買排骨,要分清「前排、中排、後排」,差別挺大,弄懂買少花冤枉錢。大家好,我是@水墨尚食,今天教大家認識排骨「前排「中排」「後排」的差別,弄懂不被肉販忽悠,少花冤枉錢。
排骨在豬肉中算得是上佳食材,肉質鮮嫩,肥瘦相宜,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維生素等,可以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不管是燉湯還是做菜,大人小孩都愛吃。

生活中所說的排骨,一般指豬排骨,豬一共有兩扇排骨,一扇有14根,可以分為「前排」「中排」「後排」,排骨大多數人喜歡吃,可知道它們差別的人卻不多,不論是肉質、口感、吃法,還是售賣價格差別都挺大。
「前排」「中排」「後排」

通過上面這副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豬身上「前排」「中排」「後排」的位置,這也是排骨的主要來源部位,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它們的差別。
1.前排
前排就是靠近豬脖子和前腿附近部位的4根排骨,還含有列叉骨,而且骨頭是扁的,排骨的尺寸比中排、後排也要短,屬於骨頭多,肉少的部位。

前排的骨頭相對也是最硬的,大家摸摸自己胸骨就能感覺到,因此前排的肉比後排的肉要老一些,口感較差,而且煮熟容易發柴。
前排的骨頭硬、骨質多,肉質較老,一般用來煲湯、燉燒更合適,能把骨頭中的骨質熬出來。

2.中排
中排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直排」,是排骨中最好的位置,骨頭扁長且肉多,沒有其他雜骨,做出來菜肴不僅口感味道好,而且也是最有看相的,同時,中排也是最貴,最難買到的。

中排的肉質鮮嫩,肥瘦相間,瘦肉居多,所以吃起來既鮮香味美,又多吃不膩,而且煮熟後能輕鬆拔出中間的骨頭,可以感受大口吃肉的快感。
中排肉質是最好的,骨頭含有的骨質也較多,適合大部分的烹飪方式,煎、炸、燉、煮、燒、烤都可以,做出來菜品顏值最高。

3.後排
後排就是靠近豬臀部的後面幾根排骨,也被稱為「後八根」,這個部位排骨長度比前排長,比中排短,帶有較多的,肥肉和瘦肉部分比較分明,與其他2種排骨最大的區別就是後排含有軟骨,也就是可以吃的「脆骨」,所以有「前排骨是骨、後排骨不是骨」的說法。

後排骨因為靠近臀部,所以肉質比較緊實,吃起來更有嚼勁,一般都是瘦肉多,肥肉少。
後排因為含有軟骨,肉質也比較鮮嫩,所以適合用來做蒸排骨、紅燒排骨、烤排骨等。

通過上面介紹,可以總結為:
前排:靠近頸部、骨頭較多、口感略差、肉量最少,適合用來煲湯、燉燒。
中排:排骨中間、骨頭扁長、肉質鮮嫩、肉量適中,適合大部分烹飪方式。
後排:靠近尾部、含有軟骨、肉質緊實、
肉量較多,適合用來蒸、燒、烤等。
價格一般中排最貴、後排其次,前排便宜,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購買。

怎麼分辨排骨是否新鮮
1.看顏色
新鮮排骨顏色並非是鮮紅色,而是偏暗紅,肉類宰殺好,一般4個小時候後顏色就會自然變深,而從宰殺、運輸到售賣,一般會超過4個小時,所以正常的顏色應該是偏暗紅,太鮮紅說明不正常。

2.摸手感
新鮮的排骨摸起來肉質細膩濕潤,但是卻不粘手,如果摸起來有粘手的感覺,說明排骨放了很久。
3.聞氣味
新鮮的排骨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腥味,但是不刺鼻,如果排骨聞起來有腥味還有其他氣味,肯定不新鮮了,最好不要買。

水墨話語
排骨肉質鮮美,營養豐富,一般人都能接受,不像豬蹄、豬頭等部位的肉有的人不吃,所以走親訪友或看望病人,都喜歡買排骨,這時我們就要注意區分「前排」「中排」「後排」,不然吃虧多花冤枉錢,買的排骨還不好,弄懂再買心裡有底。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內容,我是水墨尚食,一個愛美食愛分享之人,想了解更多美食知識以及製作技巧,就關注我吧!歡迎評論、留言、轉發,一起探討學習,今天的美食就分享到這裡了,最後,感謝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c876de1a5e8a9878d799f1c86d94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