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胡玫女導演擔任《雍正王朝》的導演,用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演員演李衛,投資方很不滿意,“那是你家親戚?”這部劇本來想請張藝謀陳凱歌這樣的大導演的。
當時李衛第一場戲是跪在大堂上審案,現場呼啦啦來了好多大領導,都來考察戲的。
一場十分鐘的戲走下來,胡玫一次性就給通過了,她非常滿意。
這個小演員就是趙毅。
趙毅的眼淚都快出來了,趙毅覺得一次性就給過了,這不是一般的滿意
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出版後,製作人劉文武一下就迷上了小說,覺得小說的劇情跌宕起伏,拍出劇作肯定好看。
劉文武輾轉找到二月河,出價十五萬元買下了版權,這十五萬當時完全是劉文武私人名義買下的。
先是貴州作he家寫了半年劇本,劉文武覺得和自己的想法相差太遠。
後來有人推薦了戲曲編劇劉和平來寫,這回劉文武先談了自己的設想,然後才由劉和平動筆。
劉和平半年後寫出了二十七集,劉文武覺得很滿意,然後請了央視的吳兆龍做策劃,張黎做藝術總監,這部歷史大劇終於有了開拍的班底。
魯豫曾經問過胡玫,為什麼後來這樣的大劇找了一個女導演來拍?胡玫低頭笑個不停,只說是個機緣巧合。
胡玫看了二月河的原著,完全被小說的氣勢震撼。胡玫很想給製片人打電話自薦,但是胡玫覺得,這個導演的任務不可能落到她頭上。
胡玫那時候還年輕,還沒什麼名氣,那麼多大導演競爭的大戲,怎麼可能選她呢?
胡玫跑到雍和宮去拜了,她開玩笑地說這個可能是重要原因,因為雍和宮是雍正一直生活的地方。
胡玫被任命為導演之後,很多人都抱著懷疑的態度。
胡玫看了很多資料,才著手開始準備拍,沒想到,還沒開始,就遇到了大問題。
胡玫開始選演員,男一號雍正本來簽約的是一個大腕演員,但在簽約的那天早上七點鐘,大腕打電話給胡玫,他說他昨晚和一個大導演在一起,大導演讓他去救場,他就沒法拍胡玫的劇了。
胡玫一聽感覺有點蒙,因為一個小時以後就要開拍了,胡玫聽了對方的話,覺得是她的一個同學導演的電影,可能更重要,救場如救火,她就同意了。
胡玫當時同意了,但是自己的劇怎麼辦還是一片空白。胡玫說,那個大腕在劇的拍攝過程中還不斷地打來電話,感覺有點像後悔了。
唐國強本來在劇中扮演八王爺,但是,唐國強也很想演雍正,也一直在準備雍正這個角色,每次看見胡玫,唐國強都會和胡玫談談自己對雍正的理解。
男一號要重新定演員,唐國強又找到胡玫,要求給他一個造型的機會。
胡玫答應了,覺得唐國強準備了那麼多,給個機會是應該的。沒想到,唐國強的雍正造型非常合適。
還有一個演員,是胡玫力排眾議定下的、當時沒名氣的演員。當時投資方還很不滿意這個人選,但這部劇播出之後,他一下就紅了。
他就是當時長時間都一直演配角的趙毅。
趙毅當年本來是去北影厂簽另一部戲的合同,結果被同行拉著去胡玫的《雍正王朝$試戲。
趙毅心想,得給胡玫導演一個好印象,混個臉熟,以後有戲會想起他。趙毅就演了一個小太監給導演看。
當時胡玫就覺得趙毅形像很適合清裝裝扮,一問,果然,趙毅是中國京劇院的。
胡玫讓趙毅換衣服演了一個王爺,結果胡玫還沒看夠,又讓他演了兩段,才讓趙毅下來。
旁邊的人都和趙毅說,導演應該是覺得你不錯,不然不會讓你演了這麼多。
無巧不成書,趙毅本來要籤的戲黃了,正好就來到了《雍正王朝》劇組。
胡玫跟趙毅說,“我沒看過你演的戲,不能確定你能演成啥樣。”趙毅決然地說,“我不簽合同,您要是兩場下來不滿意我自己走人。”
胡玫想讓趙毅演李衛,在劇中的戲份很重,但是趙毅既不是表演專業的,也沒有別的作品,投資方對這個人選很不滿意。甚至有人問趙毅是不是胡玫的親戚。
胡玫頂著壓力,她就覺得趙毅特別適合李衛這個角色,但為什麼一定要用趙毅演李衛,胡玫自己也說不上來,就覺得趙毅是唱京劇的,有那麼一種氣質。
趙毅在接《雍正王朝》之前,還經常拿著自己的照片各劇組找戲演,趙毅自己說當時很落魄的,多虧胡玫,趙毅的人生才開啟了新的道路。
事實證明胡玫的眼光很好,李衛這個角色演得可圈可點。
一部劇作的成功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原因,是集體共同努力的結果。
《雍正王朝》電視劇至今還是很多人經常回看的劇作,它忠於歷史,又演繹得比歷史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