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80年代被叫做超級影后的,張瑜算是為數不多的幾個人。
怎麼形容呢?
只要大家看過《廬山戀》和《巴山夜雨》,就絕對不可能不關注到女主角,一個是思想活躍的周筠姑娘,一個是執拗不堪的劉文英姑娘。
這兩個角色的成功演出,為張瑜帶來了百花獎和金雞獎兩座“最佳女主角”的桂冠,也成為了當時國內第一個“超級影后”。
張瑜
1985年,正當張瑜紅極一時的時候,卻毅然決然地選擇出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張瑜在親戚的來信下選擇去美國發展
如今看來,張瑜真是個膽大有主意的姑娘。
1985年,那正是張瑜當紅的時候,可是張瑜卻毅然決然地選擇去美國發展,去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這意味著張瑜又要重新開始,所以多少人都不理解張瑜到底是怎麼想的?
這一切,和張瑜的親戚有關。
這一年,一位居住在美國的張瑜的親戚,給張瑜寫了一封信,邀請張瑜來美國發展,可以來深造一下自己的電影藝術,至於手續什麼的,用不著張瑜操心。
張瑜心動了。
張瑜
大多數人或許獲得榮譽後,就想著靠著榮譽吃一輩子穩定飯,巴不得不要有一點變動,但是張瑜不是這樣的,超級影后又如何呢?她可不甘願帶著這頂帽子過一輩子。
用張瑜的話說,與其平平凡凡,不如轟轟烈烈。
不過,去美國發展是一件大事,所以張瑜明白不能說走就走,應該和身邊人,尤其是自己的愛人張建亞好好聊一聊。
張建亞聽完妻子的想法,低沉著聲音問道:
“你難道就沒有想過這種選擇意味著什麼嗎?在國內,你是觀眾的偶像,出國後你將失去一切,你面臨的將會是一個遙遠而不可知的世界……。”
張建亞
張瑜起身摀住丈夫的嘴,她不想丈夫再說下去了,因為再說下去,她就要動搖了,然後會立刻放棄去美國的想法。
冷靜片刻,張瑜低聲地嘟囔了一句,我還會回來的。
是啊,自古兩難全,熊掌和魚不可兼得。
在愛情和事業之間,沒有人能夠平衡得最好,往往需要每個人做出一個最佳選擇,而這個選擇無疑是痛苦的。
1985年,張瑜選擇了事業,懷著一腔熱血和對丈夫的思念從上海出發,橫跨了太平洋之後,降落在了美國這片土地上。
張瑜,要開始新的人生。
張瑜
主人問張瑜為什麼不去中餐廳打工
邁入新生活,何談容易?
張瑜在到達美國後,第一個問題便擺到了張瑜的面前:語言。
是啊,張瑜英語不好,這簡直在美國相當於是個聾啞人的存在,所以對於張瑜來說,語言首先是張瑜要克服的第一個問題。
剛開始,親戚很是用心,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來教張瑜學習幾句日常用語,可是張瑜記性不好,越著急忘得越快,所以幾天下來,連20個單詞都沒記住。
張瑜
張瑜有些沮喪了,在中國的時候,她可是電影的寵兒,可是來到美國卻被打擊了個遍,這讓張瑜無法適應角色的轉換。
不過,張瑜是個堅強的姑娘,這種想法很快就被消化掉了,既然學不會,那就天天學,於是張瑜開始每天抱著錄音機不離手,就連晚上也要抱著錄音機睡。
一段時間後,張瑜的英語能力提高了不少,一些簡單的英語聽說已經完全可以了,為了學得更快,張瑜報名了一所語言學校,開始更加正規的學習英語。
為了增強語言鍛煉能力,也為了能夠賺錢養活自己,張瑜在閒暇時間開始打工,做保姆,做家政,當家教,什麼活都乾過。
不過張瑜卻堅決不去中餐館打工,這到底是為什麼?
張瑜
一天上午,張瑜正在一個白人家庭當保姆,這家的主人也很好相處,出門前還和張瑜在愉快地聊天,忽然,主人像是想到了什麼,便問張瑜,為什麼不去中餐館打工呢?
張瑜愣住了,其實這對於她來說,是一個心理上的障礙。
來到美國,張瑜完全放下了之前的光環,為了生活和交付學費,張瑜做過保姆,教師,秘書,拍廣告,甚至是清潔工她都做過,但是唯獨中餐館,她沒有去做過。
原因也很簡單:第一、張瑜擔心被中國留學生給認出來;第二、張瑜總覺得中餐館的活兒有一種屈辱的成分;
張瑜
不難理解,張瑜在中國可是當紅的超級影后,來到美國卻在中餐館打工,萬一被認出來,大家心裡會怎麼想她呢?倒不如去美國白人家庭當保姆,反正沒人知道她是誰。
不管怎麼樣,張瑜的目的達到了,首先賺錢養活了自己,二來在當保姆的同時,張瑜也鍛煉了自己的口語,英語又進步了不少。
上天不會辜負這個努力的人!
張瑜通過努力將學習成績達到了全A
雖然辛苦,但是張瑜是個能吃苦的姑娘。
在一邊打工,一邊學習的情況下,張瑜依然拿到了很好的成績,這讓張瑜的內心甜蜜蜜的,隨後張瑜高興地給丈夫張建亞寫信,表達自己的興奮。
張瑜、張建亞
張建亞完全明白和理解張瑜,隨後回信表達了對張瑜的支持以及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深深思念。
經過一段時間的勤工儉學,張瑜攢夠了學費,在親戚的幫助下,張瑜離開了紐約來到了洛杉磯,考入了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的電影電視製作專業。
這時候的張瑜,就顯得游刃有餘多了,首先是語音,雖然比不上純正的美國人,但是交流生活完全沒問題,接著是專業,張瑜本來就是電影演員,對於一些電影鏡頭和一些專業知識,張瑜也熟知,所以張瑜學的很輕鬆,更多的是享受校園環境帶給她的美好感覺。
大學的課不少,張瑜也慢慢覺得有些吃力,除了學習專業,大學還很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學生需要自編自導短片。
張瑜
張瑜是個有能力的人,很快就自己搞出了一部故事片,名字叫做《一個陌生的人》,故事就是取自於她本身,講述的是一個中國留美生的經歷。
到了快畢業的時候,張瑜的成績達到了全A,這讓許多同學對張瑜刮目相看,他們想不到一個中國姑娘,到底是如何一邊打工一邊還能把學習搞得這樣好。
只能說,這是中國人獨有的能力:堅韌。
雖然在學校,張瑜算是個小小的人物,但是張瑜的目標遠不止於此,她來美國是要闖蕩好萊塢的,是要成為大演員,而不是學校的風雲人物。
可是,想要打進美國的電影圈子太難了,尤其是像張瑜這樣的外國人,更是難上加難,好萊塢雖然夢幻,但是也只是少數人的夢幻,張瑜很清醒,並不打算直接進軍好萊塢,而是在本科修完後,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偶爾和一些導演聯手拍一些電影,免得掉了專業。
張瑜
真是人間清醒!
張瑜最終選擇和張建亞離婚了
學業穩步前行,張瑜也開始思念著丈夫,而張建亞也開始思念著妻子。
終於機會來了,1987年10月,張建亞跟隨中國代表團來到美國訪問,並且參加紐約和舊金山舉行的中國電影展。
張瑜得知後,很是興奮,立馬在家裡做了一桌子菜等著張建亞歸來,而張建亞參加完活動,立馬回到張瑜的家,兩夫妻終於見面了,可是話太多了,兩人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第二天一早,張瑜就起床了,她捨不得將時間都浪費在睡覺上,洗漱後,張瑜陪著丈夫一起瀏覽了舊金山,聖地亞哥,拉斯維加斯等地,這些地方留下了他們美好的回憶。
張建亞
可是,張建亞畢竟不是來美國常駐的,很快時間就到了回國的時候,張瑜落淚了,縱然打工那麼辛苦,張瑜也沒有落淚,可是這次,張瑜忍不住了。
她,提出了希望丈夫留下來的願望。
張建亞開始糾結起來了,他當然想和妻子生活在一起,可是在中國,張建亞也有自己的事業,當時他已經拍了《冰河死亡》、《少爺的磨難》等等許多片子,他也離不開他的事業和夢想啊。
就算退一萬步講,張建亞願意放棄事業,可是來到美國,他能做什麼呢?沒有資源讓他繼續拍片,那他去洗盤子,給白人當管家嗎?
帶著無限遺憾,張建亞回國了,只留下了張瑜獨自流淚。
張瑜
異地戀導致的分離,或許真的是每一對戀人都無法擺脫的宿命!
1991年末,張瑜和張建亞這對分隔6年的愛人,終於選擇了離婚,雖然他們彼此仍有愛意,但是異地的痛苦,以及缺少的陪伴,卻使得兩人再也無法走下去了,兩人誰都不怪誰。
張瑜在美國有自己的學習和事業,不願意放棄,而張建亞在中國有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也不願意放棄。
與其隔著千里痛苦的思念,倒不如分開得好。
台灣給了張瑜又一次大火的機會
雖然分離,但張瑜仍然和張建亞是朋友。
張瑜
1992年春節,張瑜還沿著兩人曾經走過的路,重新走了一次,不難看出,張瑜的依依不捨,但是做下選擇,就不後悔。
說到底,張瑜留下美國還是為了電影藝術,所以張瑜一直渴望著能夠真正重返熒屏,來一場酣暢淋漓的表演,來征服所有觀眾。
可是,美國的機會那麼少,張瑜始終很難遇到合適自己的機會,唯一一個重登熒屏的機會,還是給日本的一家公司做健身鞋的廣告。
終於,機會讓張瑜等來了。
一天,張瑜正在家裡收拾東西,忽然有人給張瑜打來電話,張瑜覺得很奇怪,一般這個點誰會給她打電話呢?
張瑜
原來是台灣的一名導演,叫做賴慧中打來的,打完電話,張瑜才了解發生了什麼,原來台灣正在籌拍一部40集的電視連續劇,叫做《李師師傳奇》。
李師師,這可是一代名妓,導演為了選中適合這個角色的演員,耗費了很長時間,於是,有人便嚮導演推薦了張瑜,這位曾經紅極一時的超級影后。
導演也很感興趣,立馬調來了張瑜的影片錄像,發現張瑜的氣質和形像都是自己心目中的李師師,於是便很快和張瑜聯繫。
張瑜這時候正愁著怎麼重返銀屏呢,忽然機會來了,接著張瑜又對角色進行了剖析,發現非常喜歡,於是便同意接了下來。
此消息一經傳出,很快就引起了台灣許多報刊的報導,大家一聽是曾經的超級影后重返熒幕,紛紛充滿了期待,張瑜也因此再次名聲大噪。
張瑜
不過張瑜,卻並不想大家這麼報導她。
雖然她也對重返熒幕很激動,但是張瑜並不希望大家所在乎的是什麼超級影后重返熒幕這種新聞,而在乎的是,她這幾年經過學習,演技有沒有更進一步?
接著,張瑜開始拍攝,因為拍慣了電影,張瑜一開始並不適應電視劇的拍攝節奏,但是這幾年在美國學習的專業知識,使得張瑜的演戲技術大大提高,很快就調整了表演的方式,像之前一樣游刃有餘。
為了拍攝外景,張瑜從祖國的台灣又回到了祖國的內地,雖然都是祖國的土地,但是張瑜是在內地長大的,因此對內地有一種更加強烈的歸屬感。
外景地在西安拍攝,張瑜選擇提前一周出發,因為她想回一趟上海,去上海見一見想見的人。
張瑜
飛機在上海落地,張瑜走出虹橋機場,當落地的那一刻,張瑜看到了一個她那麼熟悉的身影,而這個身影也走上前去,送給了她一束玫瑰花。
此人,正是張瑜的前夫張建亞。
如之前所說,兩人雖然不做夫妻,但是仍做朋友,1993年,在台灣拍完戲的張瑜回到大陸,選擇的第一部戲就是張建亞指導的劇情電影《王先生之慾火焚身》。
這對曾經生活上的搭檔,在事業上也展現出同樣的默契,在拍攝的過程中,張建亞和張瑜宛如一個人,不管是思想上還是演戲上,所以電影拍得極為順利,而張瑜也憑藉此片獲得了金鳳凰獎表演藝術家特別貢獻獎的稱號……
張瑜一直追求著電影藝術,而她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她永遠不會離開電影。
張瑜
讓我們祝福超級影后——張瑜,生活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