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已經結束,但是還是新年,很多人為了避免節日期間出門買菜,會特地在冰箱儲存很多年菜,以至於年頭吃到年尾,冰箱還是滿滿噹噹。
但是你以為的保鮮,更可能是細菌培養皿,年快過完,也要給冰箱來一場大掃除了!
想像中的冰箱:“無菌倉”
實際的冰箱:“細菌培養皿”
冰箱是家庭儲存食物的主要場所,人們普遍認為冰箱是食物的“保險櫃”,食物放入冰箱即可保鮮,免受污染。
全球衛生理事協會曾經對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9個國家的一項“家庭衛生調查”顯示:46%的家庭冰箱內部細菌超標,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李斯特菌等。
一旦溫度適宜,微生物就會活躍起來,雖然是冷藏,反而會加速食物的變質腐敗和病菌的傳播,進而污染其他食物。
冰箱殺手第一位——亞硝酸鹽
剩菜放時間長了會產生亞硝酸鹽,新鮮蔬菜在冰箱放久了同樣也會產生亞硝酸鹽,因為蔬菜從氮基肥料中,積累了大量的硝酸鹽,多葉蔬菜如生菜、芹菜、蘿蔔、菠菜等等,一般濃度都比較高。
在冰箱的低溫適宜環境中,亞硝酸鹽會進一步形成,它與蛋白質分解產物在酸性條件下發生反應,易產生亞硝胺類物質是公認的致癌物。
冰箱殺手第二位——嗜冷菌
嗜冷菌其實是一類細菌的總稱,一般在0~20攝氏度之間最適宜生長,常見的致病嗜冷菌有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除影響食物的品質外,它們對人體還有致病性。
李斯特菌廣泛分佈於自然界,會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也可引起腦膜炎、菌血症等。李斯特菌能在4°C生長,極易潛伏於乳製品內、禽肉製品等冰箱冷藏食物中,故又稱“冰箱殺手”。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是一類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也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它在自然界分佈很廣,幾乎所有的家畜都曾發現該菌的自然感染。人感染後的主要表現為胃腸道症狀, 如嘔吐、腹痛、腹瀉等, 部分患者可出現一系列嚴重的並發症,如心內膜炎、反應性關節炎、組織膿腫等, 甚至引起敗血症導致死亡。
冰箱檢查進行時
快給節後冰箱一個“大掃除”
01
這些蔬菜不能放冰箱
冷敏型蔬果如黃瓜、甜椒、茄子、番茄、西葫蘆、芒果、香蕉等不要放冰箱。
這類蔬果屬於熱帶和亞熱帶果蔬,由於系統發育處於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中,對低溫較敏感,其產品在低溫貯藏中易遭受傷害。所以對於這些蔬菜,直接常溫儲存即可。
02
這些蔬菜沒必要放冰箱
有一些蔬菜自帶保鮮功能,不用放在冰箱中,就可以保存一段時間。
洋蔥、大蒜、土豆、山藥——自帶休眠期
這幾種蔬菜基本都有2-4個月的休眠期,用乾淨紙包一下,或放進敞口的紙袋,放在陰涼通風處即可。
白菜、蘿蔔——本身就是冬儲蔬菜
白菜和蘿蔔(白蘿蔔、胡蘿蔔等)本來就是知名的冬儲蔬菜,都整顆放在陰涼通風處即可。
白菜菜芯上豎切幾刀,可防止生出小葉,有利於儲存;白蘿蔔要把纓切掉,避免營養轉移到纓上。
03
冰箱儲存蔬菜也有時間限制
就算是需要放冰箱的蔬菜,也有一些時間限制,比如綠葉蔬菜最容易壞,最好買回來先吃,當天沒吃的,後兩天及時觀察一下。具體可以參考下表。
冷凍層大掃除
肉類保鮮有壽命,別凍一年半載
01
殭屍肉是什麼?冷凍肉類也有保鮮期!
很多人在冰箱放肉一放就是半年一年,網友給這種肉類戲稱為“殭屍肉”。這類肉因為超過了安全食用期,不僅口感差、營養流失嚴重,還可能對健康帶來隱患。
一般來說,肉類若未經任何處理就冷凍起來,只能保存1~2個月,而科學處理後會適當延長。
所謂科學處理,即為掏淨內臟、里外洗淨再冷凍,在零下25℃以下快速冷凍,零下18℃恆溫條件下儲存,科學處理後的保質期如下:
02
冷凍肉類回溫有講究,反復回溫是大忌!
當肉類中處於冰凍時,細胞內游離水形成冰晶體,使微生物的活動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對細胞也有機械性損傷作用。所以如果用溫水或者熱水快速解凍食品,會使細胞內的營養成分流失過多。化凍最好緩慢化凍,能夠使食品恢復原來狀態和成分。
而反復回溫有害則是因為低溫只是抑制細菌,並非殺滅。在反复解凍時,細菌會呈指數型增長。同時,如果食品反复解凍,食物本身的組織水分也會反复結冰,破壞食物細胞,造成營養流失。
冰箱放食物,
注意這幾步更安心!
1. 冰箱也要定期清潔除菌。定期清洗冰箱,對於預防食物二次污染和交叉污染具有一定的作用,建議每週徹底清理一次冰箱。
2. 食物放入冰箱之前要清理一下。不同種類的食品特別是生食通常會腐敗並含有病原微生物,將未包裝的生食放入冰箱,可使這些微生物進入冰箱,構成潛在健康風險。
3. 要充分利用冰箱的溫區,分類保存食物。為延長保存時間,防止污染,最好使用保鮮袋、保鮮膜和保鮮盒。變質的食物盡快取出,避免污染其他的食物。
冰箱是個好東西,但不是可以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儲存問題的法寶!自己的健康還是要時刻注意哦~祝大家新年新氣象,遠離囤積癖,盡量保持食物的新鮮是健康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