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持人李瑞英:我28年工作零失誤,唯獨兒子墜樓是我一生的痛
原創2022-02-07 17:56·狒狒綜娛
1998年的一天,李瑞英如往常一樣整理著《新聞聯播》的稿子,
身旁的手機響起了陣陣鈴聲……
節目錄製即將開始,李瑞英又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工作狂”,
換作平常,她是不會理會這通電話的,
畢竟電視台的工作不容許她有絲毫的失誤。
可那天的電話響起,她的心裡卻有種說不出的慌張,
猶豫過後,她摁下了接通鍵。
“姐…姐…墜樓了,您兒子…我不敢動他…他現在臉上都是血…你快回來吧!”
保姆語無倫次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
時間彷彿靜止了一般,很久後李瑞英才緩緩開口:
“你聽我說,你現在先打120把孩子送到醫院,忙完手頭的工作,我馬上就過去。”
就這樣,李瑞英選擇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沒有讓任何人察覺到一絲一毫,順利地完成了工作。
這件事過後,她也被輿論推到了風口浪尖。
有人誇她盡職盡責,有人指責她“大義滅親”,
李瑞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她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01
李瑞英出生於1961年,在北京長大。
她的父親是一名軍人,從小便對她有著嚴格的要求,
父親希望女兒以後也能參軍,報效國家。
李瑞英從小就養成了堅韌果敢的性格,與父親如出一轍。
成績優異的她從小就是鄰居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李瑞英一直都是孝順的好孩子,
從不忤逆父母,除了一件事,
她有著自己的理想,不是參軍,而是文學夢。
在父親嚴格的教育下,伴隨著她童年的只有學習和書籍。
她自己對各種各樣的文學書籍也有著極大的興趣,
除此之外,她還喜歡大聲朗讀這些書,
與生俱來的好嗓子,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早已為她日後的主持工作打下了基礎。
學生時代的她一直都是學校廣播站的播音員,
學校有什麼活動,都能看到李瑞英的身影,
她一直都是舞台上耀眼的小主持人。
張宇燕與她從小一起長大,兩人可以說是青梅竹馬,
也是日後與她步入婚姻殿堂的伴侶。
張宇燕的學習成績與李瑞英不相上下,
兩人總是一起包攬班裡的前兩名,兩人互相陪伴,一起進步。
就這樣,時間一晃到了高三畢業季,
馬上就要面臨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選擇,報考哪所大學,
很多同學都開始為了自己的專業和夢想四處奔走,
可這時的李瑞英心中充滿了迷茫,她還沒有想好。
一天放學後,李瑞英正在收拾書包,
班裡的一個同學坐到了她面前,
“瑞英你快點收拾,陪我一起去報名。”
“啊?報哪啊?”
“北京廣播學院。”
在同學的熱情相邀下,她只好跟著一同前往。
她本來就無心報名,看著人山人海的報名現場,
她覺得自己肯定也考不上,於是便躲到一個走廊旁清靜去了。
走廊的椅子上坐著一個老頭,大大的報紙擋著他的臉,
這位老者把報紙拿得很近,沒有戴眼鏡,似乎看起報紙來很費勁,
李瑞英走上前去,閒來無事想幫幫這位老者。
“您是看不清吧,想看哪段我給您讀吧。”
這時的她還不知道,眼前的這位老者,
就是播音系大名鼎鼎的教授張頌。
他略感詫異,抬頭一看,是一名學生,
於是便給李瑞英指了一版,並把報紙遞了過去。
當李瑞英開口讀了一句話後,張頌的臉上露出了震驚的神情,
而李瑞英讀太投入,並沒有發現他的表情。
“你也是來報名的學生嗎?”
李瑞英不好意思地回答道:“我是陪著同學來的,就是來看看。”
她還以為,是自己讀的問題太多,
“你條件很好,去報名試試吧。”
李瑞英有些驚訝,自己是喜歡朗誦的,
可報考廣播學校這一點,她還真沒想過。
“我能行嗎?我從來沒學過。”
“恐怕八九不離十嘍”,說完張頌便離開了。
其實身邊也經常有同學建議她走播音這條路,
自己也對播音有著興趣,為什麼不去試試看呢?
就這樣,李瑞英回家與父母商議後,決定報考。
02
李瑞英沒有學過相關的知識,她的心裡很沒有底氣,
她將這件事告訴了知己張宇燕。
“你從小這方面就突出,一定可以的,別緊張就行。”
兩個人都是最了解彼此的人,有了張宇燕的鼓勵,
李瑞英六神無主的心終於有了些許的緩和。
在一段時間的備考後,終於步入了考場。
她的考試進行得很順利,一輪二輪都以突出的成績通過了選拔,
在最後一輪面試中,李瑞英在考場上看見了一張熟悉的面孔,
正是那日在走廊上的老者,看著桌上的牌子,
她才知道,原來這位老者就是學校的教授張頌。
李瑞英通過了最後一輪的考試,也成為了張頌教授的學生,
張頌並沒有給李瑞英開後門,
她完全是憑藉自己的實力通過的層層選拔。
張宇燕也順利考入了北大的經濟系,
雖然一個在北大,一個在北廣,但二人的聯繫依舊很頻繁。
從小形影不離的兩人,對彼此都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漸漸地兩個人從紅顏知己變成了戀人。
在進入北京廣播學院後,李瑞英終於有機會進行系統的學習,
在高強度的專業訓練下,她的水平有了更加明顯的提升,
每次考試李瑞英都是名列前茅,這讓老師們都注意到了這個女孩。
李瑞英在學校的追求者也不在少數,
每次她都會笑著婉拒:我已經有男朋友了。
1983年,李瑞英結束了四年的大學生涯。
很多人都在為工作迷茫時,
她已經憑藉優異的成績被分配到了江蘇電視台。
然而男友張宇燕選擇了留校讀研,
本該高興的二人,臉上卻是藏不住的失落。
張宇燕的母親見兩人都悶悶不樂,便帶著兒子去到了李瑞英家中,
“你們倆都別不高興,這才分開多久,等他畢了業我立馬把他給你送過去,等你們結了婚有了孩子,我去給你們看著!”
張母的一番話,讓兩個年輕人臉紅得像蘋果一樣。
這樣二人的事差不多算定了下來,
李瑞英也放下心來,安心去了南京工作。
03
在進入江蘇電視台後,李瑞英只能從實習生幹起,
對此她毫無怨言,認真完成自己每天的工作,
她的努力被負責人都看在眼裡,台裡開始讓她主持節目。
有著深厚的功底,加上實踐的經驗,她的狀態越來越好。
台裡也有李瑞英的追求者,這時李瑞英總會說:“我馬上就要結婚了。”
可大家都沒有見過李瑞英口中的這位“未婚夫”。
終於在學校放假後,張宇燕馬不停蹄的趕往了南京。
她便第一時間帶張宇燕見了自己的同事,
台裡的人這才相信,李瑞英是真的有“未婚夫”。
此後每次放假,張宇燕都會去南京陪伴她,
慢慢的張宇燕也跟李瑞英的同事們成了朋友,
台裡的同事也都對她很照顧,張宇燕也放下心來安心讀書。
李瑞英在各個節目中優秀的表現,吸引了央視的注意,
沒過多久,她就被調到了中央電視台工作,
不僅工作迎來了新的機會,也終於與張宇燕結束了異地戀。
在進入央視工作後,李瑞英才算開始了真正的試煉。
央視的競爭相當激烈,台裡都是出類拔萃的播音員,
身為官方的電視台,對播音員一舉一動都有著嚴格的要求,
不容許有一絲一毫的閃失。
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下,她只能把自己的水平提的更高,
為了能流暢並順利的念對每一個字,她買來了一本《新華字典》,
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到最後甚至把整本書背了下來。
連電視台的同事都對她這一舉動表示驚嘆,
而她卻認為這是身為一名播音員的分內工作。
在進入央視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87年,
李瑞英與張宇燕終於修成了正果,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04
婚後她也沒有停下工作的腳步,
那時她擔任了《新聞聯播》的主持人,
與現在不一樣的是,那時的《新聞聯播》是錄播,並不是直播,
她的工作量相對輕鬆,每天回家後,就抱著書讀。
張宇燕的工作需要經常出差,家里大大小小的擔子都落在了她身上,
不過李瑞英將工作和生活協調的很好。
1991年,李瑞英還成為了春晚的主持人。
第二年,李瑞英生下了一個兒子,這下一家五口過得更熱鬧了。
李瑞英是個“工作狂”,
但在生下兒子後,她沒有選擇立刻回到工作崗位,
電視台的主持人隨時都有可能被替換,
可她還是冒著風險選擇暫時回歸家庭。
公公婆婆的身體不是太好,孩子太小他們沒法照顧,
丈夫經常在外工作,也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家裡,
她只能先以家庭為重。
直到兒子大了一些,才託付給了公婆照顧,
這樣一來,李瑞英便沒有了後顧之憂。
幾年後央視開始改革,以前的《新聞聯播》由錄播改成了現場直播,
這對於主持人來說,無疑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
想成為《新聞聯播》的主持人有多難呢?
除了考驗基本功底外,還需要有極強的臨場發揮能力,
對主持人的外形也有著嚴格的要求,
並不是漂亮、帥氣這麼簡單,《新聞聯播》的主持人代表的是國人的形象。
網紅臉、明星臉是萬萬不行的,需要有一張“央視國臉”,
氣質也是不能缺少的,端莊大氣、有親和力這是必然的,
除此之外聲音也要合格,林志玲的聲音好聽嗎?
嬌氣的聲音聽著就讓男人著迷,可這並不是《新聞聯播》的標準,
主持人的聲音不僅要好聽,還要有特點,
要被大眾所接受,並且辨識度要高。
這一切都過關了,還要看你的專業素養,
《新聞聯播》的播報是不允許有一絲錯誤的,
每分鐘220字的速度,不能快不能慢,否則就是播音事故。
在央視領導的層層考察下,這個重擔落在了李瑞英和羅京的身上。
首播前,李瑞英十分緊張,
第一次以全新的形式開播,她怕搞砸了這次直播,
為此提起做了很多準備工作。
開播的第一秒,兩人就迅速進入了狀態,
絲毫沒有怯場,沒有一絲失誤的完成了任務。
李瑞英正式成為了《新聞聯播》的主持人。
很多人不知道李瑞英這個名字,但她的這張臉已經家喻戶曉,
這次直播也為央視帶來了一個好的開端。
05
每次開播前,都會給十幾分鐘的時間,
讓主播熟悉稿子,以免出現失誤。
可這次工作人員出現了失誤,直到6點58分,
她的手裡依舊空空如也。
“稿子呢?怎麼還不見稿子?”
她的手心直冒汗,沒有稿子沒法提前看詞,萬一出現失誤呢?
她盯著手上的表,時間一秒一秒的飛逝,
直到距離7點還有30多秒的時候,稿子才遞到她手上,
她開始快速的瀏覽,30秒很快就過去了,節目開始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漢字,
如果稿子裡有自己不認識的字呢?如果哪個字是多音字讀錯了呢?
全場人員屏息凝神,都為李瑞英捏著一把汗。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她憑藉著過硬的專業素養,
順利的完成了直播,全程沒有一點失誤,
所有人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
直播結束後,李瑞英也深深呼了口氣。
在進入央視工作的9年時間裡,她沒有出現過一次失誤。
對待工作兢兢業業,在《新聞聯播》改為直播後,
她的工作量比以前大了不少,對家裡的照顧自然比以前疏忽了不少。
所有的主持人,都像陀螺一樣不敢鬆懈,隨時待命。
為了減輕老人的負擔,李瑞英往家中雇了一個保姆。
1998年的一天,李瑞英依舊在台前做著準備工作,
距離開播就只有不到20分鐘了,
這時她突然接通了一個電話,讓她有了從未有過的慌張失措。
保姆打來電話,告知她兒子不慎墜樓,滿臉是血,
瞬間寒意貫穿了李瑞英整個身體,她的心撕心裂肺的疼。
她站起來準備衝回家中,動靜吸引了全場的注意,
這時的她才回過神來,意識到馬上就要開播了,
所有工作人員已經就位,現在換人來不及了,
想著電視機前的觀眾,本著對所有人負責的態度,
她只好讓保姆先將孩子送去了醫院。
工作人員上前詢問:“怎麼了李老師?發生什麼事了嗎?”
她只能搖了搖頭:“沒事,不好意思影響大家了,大家繼續。”
她拼命的壓著內心的難過與擔心,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
這天的《新聞聯播》如往常的一樣完美,
從她的表情中沒有看到絲毫的情緒。
不僅觀眾們沒有發現異樣,就連身邊的搭檔都不知道她經歷瞭如此大的事情。
這30分鐘對於李瑞英來說,無疑是最漫長的。
鏡頭熄滅了,30分鐘終於結束了,
她一下子癱在了椅子上,彷彿整個人洩了氣一般,
身邊的人這才發現異樣,她這時已經衝了出去,
衣服也來不及換,趕忙跑到了醫院。
看著病床上兒子小小的身軀,李瑞英痛哭流涕起來,
兒子沒了生命危險,實在是萬幸。
每每回憶起這件事,她的心中都充滿了愧疚。
為了工作,為了自己肩上的責任,讓她疏忽了對孩子的照顧。
這件遭遇在網上隨即曝光,這也將她推到了風口浪尖。
許多當母親的紛紛指責李瑞英,
在兒子出事後,沒有第一時間出現在兒子身邊,還能面不改色的繼續工作,實在是太冷血了!
也有人說,李瑞英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讓人動容,犧牲小家成全大家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輿論褒貶不一,對此李瑞英沒有一句反駁,
她選擇默默承受著這一切。
同樣身為母親,她對兒子的愛不比任何母親對自己的孩子的愛少,
可《新聞聯播》的直播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改動的,這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
並不是她“冷血”,實在是肩上的責任太重了。
“《新聞聯播》的受眾是全國人民,我是個專業的主持人,更應該負擔起責任。我對孩子有虧欠,但我不後悔。”
在李瑞英的心中,為了新聞主持,她可以付出一切,
她認為這是份神聖的職業。
她多年來兢兢業業,為了播音事業,奉獻了自己最好的年華。
2014年,53歲的李瑞英提出了辭職,選擇退居幕後。
她經常去學校裡給學生們開講座,
除了教學工作外,她又將精力都投入了慈善活動。
除了自己多次捐款外,她還發動身邊的朋友、企業多次為山區的孩子籌款,
給他們建造學校,買衣服、文具。
李瑞英真正做到了“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06 結語
如今的李瑞英已經61歲了,
她依舊在為她所熱愛的東西,投入著自己全部的心血。
她的初心始終沒有變過。
一個人能承擔多大的責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
正是如此,如今的李瑞英依然受人尊敬。
現在關於她的消息越來越少,
可她的聲音與樣子依然印刻在很多人的回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