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麼,這些歌詞全部出自一人之手——《秦始皇》、《武則天》、《萬里長城永不倒》、《誰知我心》、《再向虎山行》、《留步!餵,留步! 》、《大號是中華》、《長城謠》、《霍東閣》、《天蠶變》、《大地恩情》、《四大名捕》、《陸小鳳》……
這些童年記憶裡熠熠生輝的ATV劇集主題曲,曾陪伴我們度過無數心潮澎湃的夜晚,這些經典作品的幕後英雄,是時候認識一下了。
我們都知道TVB有對“輝黃組合”——黃霑與顧嘉輝,但你很難在ATV片頭里找到詞曲作者的名字,小編為了寫這篇稿子,特地翻看了幾部舊作,發現就連片尾演職員表裡都不曾出現他們的大名。大概這兩位股肱之臣被當成寶捂起來了,畢竟太過厲害,我們先來看看怎麼個厲害法?
有一次跟朋友飯聚,酒桌上大家聊起——關於“發花轍”,哪首歌詞寫得最好?
先簡單給大家科普一下,所謂的“發花轍”屬於韻律《十三轍》中的一種,就是說,寫歌詞大致有十三種格式,每種格式都押一組韻母,比如“發花轍”押的字母是a、ia、ua。
既然問到“發花轍”誰寫得最好,我說是——“東邊來了個(喇)(嘛),手裡提拉著五斤(鰨)(目);西邊來了個(啞)(巴),腰里別著個(喇)(叭)……”
朋友說咱別逗了,都說點正經的。
我說要論正經的,我認為“發花轍”寫得最好的,當屬我偶像“香港詞聖”盧國沾的一首作品——ATV電視劇《秦始皇》片頭曲
大地在我腳下
國計掌於手中
哪個再敢多說話
夷平六國是誰,哪個統一稱霸
誰人戰績高過孤家
高高在上,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畫
登山踏霧,指天笑罵,舍我誰堪誇
秦是始,人在此,奪了萬世瀟灑
頑石刻,存汗青,傳頌我如何叱吒
……
這裡有朋友可能看這歌詞眼熟,沒錯,這是亞視拍攝於1986年《秦始皇》主題曲《大地在我腳下》,由盧國沾作詞、關聖佑作曲,羅嘉良演唱。
這個盧國沾、關聖佑,便是ATV的“輝煌組合”了。
這位是盧國沾
今天聊香港作詞最厲害的人士,為何小編還要把作曲關聖佑先生拉進來呢?因為這位關師傅既作曲、也寫詞、又能古琴演奏,比如ATV1985年版《八仙過海》。
關聖佑的厲害之處在於曲風向來不拘一格、信手拈來、恣意汪洋,比如《大地在我腳下》,一個中國古代帝王題材,關先生居然採用了意大利歌劇“宣敘調”形式用來營造氣勢。
可以說縱觀港台三地電視劇片頭曲,之前沒人敢這麼幹過。
意大利歌劇“宣敘調”
在古典歌劇中,“宣敘調”往往出現在開場白中,歌者幾乎是以“說唱”的形式,快速交代劇目年代背景,偏重敘事功能,之後才會出現“詠嘆調”,側重抒情。
“宣敘調”的特徵是在極短或是單一音符上堆砌許多詞彙,比如“大地在我腳下”、“國計掌於手中”,一個音符上行走五個字。
《大地在我腳下》寥寥百字概括了秦始皇的一生,大氣磅礴、波瀾壯闊,藝術與歷史氣息兼備,頗具感染力,是1986年度香港金曲虎龍榜第21週冠軍歌曲。這個詞曲功力小編嚴重懷疑是空前絕後的。並且提名:黃霑、林夕、林振強、鄭國強。
林夕
黃霑、鄭國江這一代,填詞屆五絕是中神通鄭國江、東邪黃霑、西毒許冠傑、南帝盧國沾、北丐黎彼得;還有一位副業填詞的鄧偉雄也是十分優秀的。
林振強這個時期,主要的填詞人有:林振強、唐書琛、林敏聰、潘偉源、潘源良、周禮茂、周耀輝、陳少琪、向雪懷、小美、劉卓輝、因葵,還有這個時代初出茅廬且大家都熟悉的林夕。
到了林夕的時候,最著名的就是林夕和黃偉文。
本文到這就結束了,謝謝大家!
(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