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發現,大家現在似乎很少再提“賀歲片”這個詞了。
春節檔的排期越來越滿,涵蓋的類型也越來越多,大牌明星扎堆,特效也扎堆。這個時間段走進電影院,似乎只是圖個熱鬧。就好像年三十晚上十二點的鞭炮,放出來的煙花不管好不好看,聲夠響就行。
這時候我反而開始懷念,以前在電視上看電影的日子。尤其是每年都會重放的香港賀歲電影,無論男女老少,誰都能看進去,誰都能笑出來。一家人其樂融融,反倒是更有過年的氛圍。
01《家有喜事》1992。湊齊張國榮、周星馳、張曼玉、吳君如、黃百鳴、毛舜筠一眾大牌明星,上演一出愛情與親情的喜劇故事。老大常滿(黃百鳴飾)和家中賢妻程大嫂(吳君如飾)七年之癢,常滿有了外遇。東窗事發後,終日操勞家事的黃臉婆突然覺醒女性意識,搖身一變做自己的主人。
常滿悔悟,幾經波折追回妻子,重歸於好。老二常舒(張國榮飾)女里女氣,與男人氣十足的梁無雙(毛舜筠飾)相愛相殺,演繹錯位情侶的愛情故事。
老三常歡(周星馳飾)是個花花公子,因為一次意外變成失憶症患者,眾女對他遠而避之。只有何裡玉(張曼玉飾)對他不離不棄,病好之後,常歡浪子回頭,贏得美人歸。
一個小時四十分鐘的電影,劇情大開大合,令人發笑的點和招人吐槽的點並駕齊驅。每個年齡層的人看,都有自己關注的東西。像我,就愛找電影裡的致敬梗。
張曼玉和周星馳兩個人,造型換了不知道多少套。從《風月俏佳人》到《人鬼情未了》,再到《危情十日》和《終結者2》。兩人藉著角色造型談了一場啼笑皆非的愛情。
星爺貢獻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表情包,以及“巴黎反轉又反轉”的吻技絕招。
女神張曼玉後來也是鮮少出演這麼瘋癲的女子形象。像我爸媽那輩,就喜歡認人和講戲裡演員的八卦。 “毛舜筠拒絕過張國榮的求婚,知道嗎?”“誒,這不是李麗珍嘛?看來我還是認識點明星的。”
像我表弟表妹這些小學生,就會被戲裡演員的誇張演繹逗笑。比如周星馳被兩個女人一拳打飛出去,在空中轉體兩周半,最後卻被個鳥蛋砸出腦震盪。
還有張國榮演的娘娘腔,嬌而不妖,發嗲都恰到好處。最關鍵的是,雖然戲裡講了出軌、始亂終棄、找情婦這些三觀不正的東西。但是最後,編劇都用事實告訴觀眾,以上這些通通不好,不要模仿學習。 02《花田喜事》。富家子弟週通(許冠傑飾)武功高強,仗勢欺人,妹妹周吉(吳君如飾)也十分無理取鬧。
他們的母親一直希望他們可以成家立室,可是周吉的夫君林嘉聲(黃百鳴飾)不堪其擾,於新婚當夜離家出走。
週通想為母親辦壽宴沖喜,於是來集市請魔術大師高柏飛(張國榮飾)助興。碰巧,白雪仙(關之琳飾)喬裝出來逛花市,與高柏飛一見鍾情。
白父(吳孟達飾)以為女兒懷孕,便來找高提親,誤以為周通就是高。
週看到白的美貌,便要強娶。母夜叉(毛舜筠飾)資助林上京趕考,又聽說了周家兄妹的惡事,決定假扮新娘教訓週通。最後每一對有情人都成為了眷屬。
這部電影招笑的地方可能更多。九三年的古裝電影,卻充斥著現代元素。坐騎寶馬卻有著奔馳的標誌,大馬路上還有交警指揮交通,讓你不要闖紅燈。
如果你考上了狀元,那馬的標誌就換成了勞斯萊斯。
就連普通人坐的計程車也有,Taxi~Taxi~
還有遍地可見的711。
90年代的專屬產物傳呼機,這裡也有替代品。
小細節做得十分到位,劇情上也十分大膽。母夜叉在路上遇到皮條客推銷“各國壯男,精誠服務”。
經歷了脫毛、沐浴、焚香等一系列操作後,卻碰見了走錯門的張國榮,把他當作了自己點的壯男。久經情場的張國榮看到母夜叉的尊容,也難下其手,慌張推辭,說自己太愛母夜叉,所以無法行房。母夜叉聽後,甩了他一巴掌,大聲說:“我需要金錢交易,就因為我不要愛。要,做,愛!”
好了好了知道了,不要說這麼大聲。以及母夜叉資助林上京時的富婆言論。
這對當年我那幼小的心靈造成極大的震撼。除此之外,你還可以看到張國榮和關之琳跳恰恰,唱《求神》。
吳君如自黑腳臭,洗腳水變墨水。
還有哥哥為了誘惑吳君如,啟動”烈焰紅唇“技能。
總之,處處皆有梗。 03人們還經常提到的香港賀歲片,還有徐克導演的《金玉滿堂》。鍋碗瓢盆的碰撞,變成刀光劍影的江湖。
把美食片拍成武俠片,也就只有徐克能幹出來了。除此之外,我還會重溫肥肥的《富貴逼人》系列。誰還沒有一個中六合彩頭等獎的夢想了?至今,我都記得這個系列最終篇《富貴黃金屋》的結尾有一個鏡頭,剛出生的嬰兒哭鬧不止,肥肥說她有辦法。然後打開皮箱,滿滿的現金,金光閃閃,直接就讓嬰兒轉哭為笑。
不得不說,我很羨慕。那會的香港賀歲片,也是叫來一堆大明星,演一些無厘頭的市井小民的事情,吵吵鬧鬧,熙熙攘攘。雖然也會講點嚴肅的男女話題、政治教育的事情,但始終沒忘記賀歲片,就是要逗觀眾開心,讓大家笑。不知道各位今年是否都能順利地返鄉過年,但是無論身處何地,在過年期間,找一部熱熱鬧鬧的賀歲片,總歸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