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來最好看的10部國產劇,哪部讓你看完逢人就推薦?


NO.10:《康熙王朝》

劇是真不錯,主要還是演技在線,孝莊、康熙真是入木三分。帝王不容易啊,能幹什麼該干什麼遠遠大於想幹什麼,某種方面講就是該無情才是對天下的負責。雖然康熙千古一帝,文治武功了得,也確實開創了康乾盛世,但是一想到滿人統治集團對於漢人的猜忌和排擠,還是對於這段歷史遺憾和委婉。

NO.9:《大宅門》

總體來說很精彩,白家大小事像戲本子一樣一出連著一出,將清末民國初期個人、家族、國家面對的複雜境況濃縮成劇情中的幾條線,講述得很清晰。如果有令人不太滿意的地方,我覺得是對於舊社會女子命運的探討不太充分,尤其在黃春、九紅、香秀的塑造上,婚後黃春形象漸漸扁平,九紅的悲劇原因並未揭示,香秀更是幾筆帶過,白景琦最後的遺囑還是把女人們作為貼金的工具,這一塊看著比較難受。

NO.8:《潛伏》

早年高分諜戰劇,確實好看,全劇演技實在是牛,沒想到是這樣的結局,說明潛伏還在繼續。只是唏噓,先輩為新中國付出的一切實在是令後人敬仰,而多數諜戰劇的主角都沒有圓滿的結局,是否也是現實的對照呢。

NO.7:《士兵突擊》

按浩普的說法,這個片子在意義層面不夠深刻,完全靠“好好活,做有意義的事”的車軲轆話來回說,許三多評判有沒有意義的標準也不明朗,在深度上完全比不上《團長》。但是這個片子有種原始的力量,為了說不清楚的東西而堅毅,尤其是在草原五班。雲大就是我的草原五班。

NO.6:《亮劍》

人物很立體,但是過於個人英雄主義,群體的生命似乎只為襯托主角的存在,那些小人物,小將士完全等同於背景板,沒人為他們的生死而惋惜甚至一點兒刻畫都沒有,好像他們只是為了配合演完這劇,很容易讓人跳戲,戰爭不是這些主角們的,小人物也應該有他的光輝。而且李雲龍這個人應該沒女生會喜歡,粗魯,蠻橫,自以為是,大男子主義,什麼叫男人難免管不住那東西,女人要聽男人的話,打仗上沒的說,做人上他不行。

NO.5:《武林外傳》

小時候不懂為啥這片叫做《武林外傳》,慢慢才知道,江湖和武林並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樣。想早點看完,又不想看完。 《武林外傳》是裹了密的苦瓜,是被喜劇包裝的悲劇。小時候看得笑嘻嘻,長大了看卻難以忘懷。柴米油鹽、鍋碗瓢盆、無權無勢、苦惱無奈、悲歡離合,總是會走上現實的荊棘叢,亦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江湖。

NO.4:《我的團長我的團》

這個確實好看,看完就感覺這結局太倉促了,然後搜了下看到了書的結局,就是一個悔……很少看到拍得這麼連續的戰爭局部特寫,感覺是一場戰事的記錄,是如此生動的群像,是如此髒亂真實殘酷的戰場。一群人,一些失去又得到和得到又失去的信仰。

NO.3:《毛騙終結篇》

第一季劇情還比較零散,人物性格也沒有特別立體,第二季漸入佳境,開始把各個細節初步串聯,包囊出整個故事的大綱,但第一二季都不會讓我有看完一集馬上接一集的衝動。第三季具備了前兩季的優點,且在抓人心弦方面更勝一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印象深刻的是小寶站在空曠的廣場望著自己的伙伴各自離去,大家不可能一輩子做騙子行當,從而奔往了自己的新生活。

NO.2:《走向共和》

受拍攝條件的限制還是有些瑕疵,但不影響他是一部頂好的片,那個年代看著都讓人揪心,前半部分看下來覺得李中堂不容易,整部片看下來覺得孫中山不容易,這個片被封的其中一個原因應該是看下來讓人覺得袁世凱也有半個不容易吧。

NO.1:《大明王朝1566》

花了一周的時間看完了全集,有點燒腦,像彈幕裡說的可能穿越過去活不過一集,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還有人心似水,民動如煙,在生活中的我也深有感觸,明朝那些事兒看過兩次,但看過1566後感覺人物形象更飽滿了,封建王朝一家獨大,皇帝說了算,看到浙江毀堤淹田,死了那麼多人,但皇帝依然打的是自己的算盤,做臣子的明哲保身也算好了,沒有一點點心機,隨時隨地等著背鍋,是不是誰提拔你上來了,你就是誰的人,大概五百年才有一個海瑞吧,能罵嘉靖,家家淨也,做不到海筆架那樣的耿直,是不是作為職場人非的站個隊。

近30年來最好看的10部國產劇,哪部讓你看完逢人就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