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胡歌主演的好劇排名,《縣委大院》落榜,第一難以被超越


文|孜然

前兩天,頂流明星胡歌官宣當爸爸了!多麼突然啊,又是多麼的欣喜。感到突然是因為這個信息出來之前一直以為胡歌還是單身呢!欣喜的是祝賀胡歌!胡歌出道20年以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他的緋聞真的非常少,僅有的一點也是和朋友間的一些調侃之類罷了。一個被公認的高顏值、溫和幽默、演技棒和人品好的娛樂大明星不但擁有一群忠心粉絲,還鮮有緋聞,這真是娛樂圈的一股清流啊!值此胡歌人生邁入新階段的時期,由孜然帶領著大家來回顧下胡歌那些年主演的爆款電視劇,順便給這些劇搞個排名。

胡歌官宣當爸爸了

以下排名包含孜然大量的主觀意見,大家如有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TOP5、《神話》

豆瓣評分:7.7

上線時間:2010年1月2日

劇集數:50

《神話》是一部成功的商業劇,卻算不上一部優秀的電視劇。整部劇裡面在人物塑造這方面,最成功的是高要(張世飾),一個活了兩千多年的太監。張世在這部劇裡演技特別到位,人物各方面把握的都恰到好處。至於說劇中主角易小川(胡歌飾),只能說是一個即多情又無情的人,這裡不是說胡歌的演技不到位,是劇本所塑造的人物限制了演員的發展。甚至說易小川最後的結果看起來是悲劇的,倒不如說是被悲劇,被編劇給搞悲劇的。不管怎樣,劇中易小川的不少行為在當今是不值得效仿的,為什麼這樣麼說呢?

一起來看看劇中多情公子易小川和幾位美女之間的感情糾葛,花花公子易小川是從現代穿越回秦朝的,自然清楚秦朝時期的男女授受不親。即便如此,易小川卻依然對呂雉(陳紫函飾)做出了在當時讓世人無法接受或認可的親密行為,這逼的視清白遠超生命的呂雉求著小川迎娶她。小川倒好,不娶也就算了還出言調侃。

呂雉之後再來看看素素,素素為了易小川,情願放棄生存的希望,死於瘟疫。或許是由於素素的離去,易小川在此時似乎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後面開始救人,救範喜良、救奴隸。而且可能是因為對素素感到愧疚,小川稱素素為妻子。 《神話》的劇情發展到這裡還算合理的,易小川的行為還可以理解。

後面玉漱(白冰飾)公主登場了,這是一個可以讓易小川這個多情公子變得專一的美女。雖然此時易小川變得稍微專一了,但要是說他此時是因為愛而變得專一的倒是很難讓人信服,畢竟這期間的劇情一點也看不出兩個人之間有至死不渝的愛,或許說喜歡更合適吧!

最後的是小月,小月很明顯對易小川也充滿愛慕的,即給小川傳送手機,又給他做衣服,後面還救了小川呢!反過來易小川是怎麼對小月呢,一面說小月是個好女孩不想耽擱她,可一轉臉就自私地為了可以和玉漱見面而利用小月。頻頻給小月傳遞錯誤的愛意或喜歡這是什麼意思啊?別說小川不知道小月喜歡他,只能可伶小月傻傻地被利用還毫不知情,一如既往地愛著小川。真是被人賣了還幫著別人數錢。

TOP4、《偽裝者》

豆瓣評分:8.6

上線時間:2015年8月31日

劇集數:48

不誇張地說《偽裝者》可以算作為諜戰題材劇崛起的代表作了吧,劇中情節迭蕩起伏、人物關係設置紮實鋪陳經得起推敲、演員不但高顏值還表演特到位……這些恰到好處的融合才是這部劇被點讚的基礎。

《偽裝者》劇中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情節緊湊劇情緊張。無論是明台與明樓兩兄弟間亦愛亦仇的矛盾情感、還是明台與王天風間富家少爺被調教的情節、亦或是明誠與明樓間的默契,都讓人看得甚為激動。

其實在《偽裝者》中跟劇名最為匹配的就是明家四姐弟,這四姐弟每個人都有著神秘的身份和麵孔,妥妥的“偽裝者”。在《偽裝者》這種劇中人物關係甚為複雜、同時又以人物關係來推進情節的電視劇中,演員的演技就會顯得十分重要,一旦人物把握失敗,故事自然就沒法看了。幸好這部劇中,演員演技很到位,尤其是明台、明樓、明誠三兄弟,顏值高就不用說了,演技也值得細品。總之,《偽裝者》這部劇值得一看。

雖然《偽裝者》在諜戰劇中算是不錯的了,但是也有不少經不起敲問的細節,比如:

1、在營救俘虜這部分中,居然同意看未經檢查的診所,是不是覺得日本人的都是弱智的,頗有神劇的味道。

2、特工間不是都經過專業訓練後,然後執行任務時實行單線聯繫嗎,怎麼搞的誰都能下命令,彼此間都可以聯繫上?

3.汪曼春認識毒蜂嗎?她知道毒蜂就是王天風?怎麼抓住了之後直接上來就“毒蜂”?

TOP3、《仙劍奇俠傳三》

豆瓣評分:8.9

上線時間:2009年6月28日

劇集數:37

仙劍系列可以說是仙俠題材的巔峰之作,當時年幼不懂,以為那僅僅是仙俠劇崛起的開端,殊不知十幾年過去了。驀然回首,原來那已經是仙俠劇的巔峰了。仙劍系列不但受觀眾喜愛,還捧紅了不少演員,其中就包括胡歌。

在《仙劍奇俠傳三》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人物:魔尊重樓,他的這一生是執著的,卻又一直在追求或等待什麼?或許是追求人生的意義吧?

前半生他一直在找一個可以與之一戰的對手,最後找到了飛蓬,卻輸了。即便贏了又怎樣?他人生的意義就是這樣?除了比武似乎就沒有其他了,無愛無情。這也許就是作為魔尊的空虛和孤獨吧。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紫萱,大地之母,她一語驚醒夢中人:“最精彩的決鬥都已經結束,那麼接下來,你還能做什麼呢?”

是啊,曾經堅持的信念沒了,往後怎麼辦?

“天下其實還有比打架更好玩的事呢。”紫萱的一句話似乎在告訴魔尊重樓,你的前半生白活了。然而在同一時刻卻告訴了重樓,你的後半生該追求什麼,讓重樓有了新的信念。

只見紫萱俯下身來,吻住魔尊重樓的嘴唇。那一刻,在這個不敗魔尊的眼中,竟然也有了從未有過的迷惘和不知所措。他躑躅著閉上了眼睛,感覺到他從來都不知道的溫暖湧來,他想要抱住她、不要她離開——儘管他並不清楚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因為他是冷血的魔尊,沒有人能想像他會“愛”上誰,就連一直追隨他的溪風都無法想像。

突然有一種異樣的感覺?是她……是她取走了他的心。呵,那又有什麼關係?反正就算他沒有了心,也一樣不會死,他怎樣都不會死,因為,他是魔尊。以他的力量殺死任何一個人都易如反掌,但他卻不想殺她。為什麼?他只是不想推開那種溫暖吧,在這千萬年寂寞的生命中,這還是第一個倚靠在他懷中的女子吧?她要什麼就讓她拿去,儘管拿去好了——如果她真的需要的話。反正,他怎樣都不會死去。

他只要那樣的溫暖。

作為魔尊,他是單純的吧。從那之後,為了天下蒼生,一個魔尊和人類攜起手來並肩戰鬥,只是因為紫萱的一句話和一個微笑。可戰鬥結束,她依然會離去,將漸漸老去。而他魔尊重樓,卻依然要不老不死。那之後的歲歲年年,於他來說卻還有何意義?他只能聽和著溪風唱過的那首哀傷的情歌,獨自一人懷念了。他懂得放手。他不是人類,卻遠比人類豁達灑脫。

“因為我知道她是安全的,就足夠了啊。”他真正地明白,究竟什麼才是愛。

放開手不去打擾她,給她自由。那才是愛,是作為魔尊,他對紫萱的愛。

TOP2、《仙劍奇俠傳》

豆瓣評分:9.1

上線時間:2005年1月24日

劇集數:34

孜然認為《仙劍奇俠傳》的成功在於塑造出了真實且富有藝術的人物。比如林月如的癡情、李逍遙的狹義就是人物藝術的放大,至於真實,劇中人性的善良和每一個人所帶有的無奈都很真實,更值得細品和回味。

《仙劍奇俠傳》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感情,比如趙靈兒(劉亦菲飾)、林月如(安以軒飾)的感情及和林逍遙(胡歌飾)的愛情在當時播出後一直備受關注和討論。

劇中李逍遙對趙靈兒就是大家所說的那種一見鍾情的。當然,這個一見鍾情不代表李逍遙看過趙靈兒一眼後就要愛得死去活來,而是愛情的萌芽。李逍遙本身的的性格就是喜歡趙靈兒這種看似柔弱的女孩子。不過在他之前的世界裡是從來沒有見過這種仙女般的女孩。

其實李逍遙什麼時候真正喜歡上趙靈兒的呢?應該是和趙靈兒短暫相處的那天。在那天裡,李逍遙真正感受到了靈兒的可愛、善良。當然,僅用一天的相處來決定一輩子,李逍遙在姥姥要求他娶靈兒時還是猶豫。這個猶豫並不是因為他不喜歡靈兒,而是喜歡背後更深層的責任和愛護,這裡體現的才是逍遙對靈兒的愛,而不是那種單純的想要佔有的喜歡。愛情永遠伴隨著責任。

TOP1、《瑯琊榜》

豆瓣評分:9.4

上線時間:2015年9月19日

劇集數:54

廟堂之高,江湖之遠;上邪之忠貞不渝,發乎情而止乎禮;情義千秋,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以百姓心為心;忠貞耿介;於天下之大忠;君子之風;舍生取義之持守。

它如此雋永沉靜,正是因為它將那些沉澱了千年的曠世情愫,悠悠傾吐而來。那些始終鐫刻在我們血脈之中,亙古恆存的眷戀與期許,緩緩展露。它以溫潤熨貼的方式,將那些悠遠的歌吟,與今天的主流價值融匯。它不是基督山伯爵的複刻,或者說即使它是,那也是深刻植根於中國延綿千年的主流價值的基督山伯爵。

但正是因此,整部劇的價值預設太強了,它蘊含了先驗的道德判斷,並由此將人物截然分派入光明面與陰暗面。所有的人物都是業已完成成長的,其價值底色巋然不動。光明面中的人物被置於道德高地,他們被賦予了極其穩定的人格底色——忠貞不渝、情義千秋、耿介不阿、剛正果敢,為臣,為友,為人子,為夫為妻,一舉一動無不契合於主流價值。而陰暗面中的人物則作為襯托,無不奸詐陰險、草菅人命、貪婪猜忌。

幸運的是,它純粹,但不至於單薄。

即使人物被賦予截然不同的生命底色,仍努力展現其多元復雜,狠毒狡詐如謝玉,也仍留有一抹柔軟溫情;冷酷陰險如夏江,面見兒子那一刻也不禁紅了眼眶;唯權是圖如譽王,也終有其可悲可憐之處。

再看主角梅長蘇,所謀之事凶險,即便赤子之心至純至善,也不免觸及陰詭手段,不免傷及無辜之人。

梅長蘇這一角色的塑造,是整個故事的靈魂。他越過光明與黑暗的粗暴二重對立,讓先驗的價值判斷與情節複雜多元的展開得以連綴。而其人物形像也無疑是極具隱喻的——懷一腔赤子之心的林殊始終是其不可磨滅的生命底色,但那個明亮純粹的少年卻湮沒在暗夜之中,而十二年後歸來的梅長蘇,複雜深沉,晦暗莫測。作為生命底色存在的林殊對於梅長蘇始終是鄙棄蔑視的,這其實並非僅僅是過往與當下的對話,更是個體生命深層本心與外在表現間深刻的矛盾與張力。這是主體與外在環境的撕裂投射於個體的集中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林殊與梅長蘇,正是本心與外化自我的隱喻。

而作為觀眾,我們會很自然地接受先驗的道德預設,我們對於對錯是非的判別,始終難免偏頗。而將熒幕外的觀眾拉離這種偏頗的,常常是梅長蘇。 “我在乎天下人的目光,我希望你也在乎”,“不給那些後世評說留下空子”,他不斷提示劇中人也提示劇外人,世間是非並非意氣用事的道德評判可以解決的,必須直面困境,直面真實。

論結局,眾人各得其所,卻無一不是眼角含淚。縱使心願終了,卻沒有皆大歡喜的釋然,一曲壯歌終了,終究沉落到世事無常、生命苦短的蒼涼意緒。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生命原本清寂。

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這,你心中胡歌最好看的劇是哪一部?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END

作者簡介:我是孜然,和你們分享娛樂,看看劇,歡迎關注和點贊。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