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茜·雷德利接受了記者戴維斯的專訪,她透露了自己對《星球大戰》的看法。雷德利認為,《星戰》的範疇縮小了,正傳與前傳的格局很大,然而這部系列的後傳縮小了範疇。戴維斯同意這種說法,迪士尼收購盧卡斯影業之後,前傳三部曲的投資力度很大。 《幽靈的威脅》爭鋒雙方合作的初期,迪士尼對於《星戰》具有新鮮感。這家影業創作後傳三部曲的時候,新鮮感已經沒有了, 迪士尼的主要目標是盈利,這部作品的創作範疇自然也就縮小了。雷德利是《原力覺醒》的主演,她感受到這部電影充滿了商業元素,作品的質量不重要,《星戰》的衍生類作品需要彌補這個問題,尤其是《遊俠索羅》的質量非常關鍵。
《星球大戰》的外傳很多,迪士尼源源不斷地開發這部系列的衍生類作品,《星戰》的外傳取得了成功,《曼達洛人》獲得了諸多獎項。雷德利看好哪一部作品呢?這位演員表示,《安多》的後期效應被低估,她看好這部劇集的第二季。作為《俠盜一號》的單人劇集,雷德利認為《俠盜一號》本身就有被低估的因素在裡面,這種現像也延續到了《安多》的身上。該片還在宣傳階段的時候,不管是影評人還是粉絲們,都認為《安多》不會掀起多大的水花,包括這部作品的後期效應也沒有人在意,當時大家把目光集中在《歐比旺》的身上。在雷德利看來,《安多》的後勁十足,這部劇集的後期效應被外界低估了很久。
關於《星球大戰》的範疇,實際上也就是該片的格局加上想像空間,對於科幻片來說,創作範疇相當重要,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是這部電影能否成為經典的根本所在。雷德利作為一名演員,她也承認自己看待作品的角度不會很複雜,因為演員需要鑽研劇本,創作範疇的事情不在她考慮的範圍內。當初她接到《原力覺醒》角色的時候,她就明顯感受到這部電影相比於《新希望》時代的正傳三部曲,格局明顯縮小了,創作範疇也隨之變小,與前傳三部曲也無法相提並論。當她參演《最後的絕地武士》的時候,她就發現範疇進一步縮小,顯然盧卡斯在進行收尾工作,同時這位導演需要給各種各樣的衍生類作品騰出空間。
儘管在很多人看來,《天行者崛起》並不像《星戰》的收官之作,只要迪士尼的創作團隊好好動腦筋,《星球大戰》的正片還有可能拍攝續集。然而雷德利認為,《天行者崛起》的範疇已經縮小到了“尾聲階段”,後傳三部曲不會再有續集出現了。戴維斯也解釋了這種現象,由於《星戰》的拍攝時代跨度太大,相隔幾十年的電影,無論在拍攝技術條件還是在創作理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觀,包括影迷們的要求也出現了變化。筆者(沾沾自喜看電影)也認為,正傳三部曲延續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科幻片的典型風格,當初此類作品的主打角色肯定是男性。
盧卡斯弄出了萊婭公主作為“戰鬥主角”,證明了該片的範疇和格局很大並且領先時代。隨著時代的變遷,超級英雄系列或者科幻電影的女性角色豐富起來,顯然《星戰》在這方面沒有繼續發展。到了正傳三部曲,尤其是《克隆人的進攻》和《西斯的複仇》,帕德梅這位女主角似乎只有感情這條線,顯然這是一種倒退,人們自然也就認為格局縮小了。包括後傳三部曲也都是以男性角色為戰鬥中心,唯一有點影響力的女英雄似乎還是萊婭公主,對於雷德利這種好萊塢的女性主義者來說,她當然覺得這部經典科幻片的理念倒退,《星戰》的範疇縮小了。
從嚴格意義來說,《安多》屬於《星球大戰》外傳當中的衍生系列,與星戰片的關係不大,而是與《俠盜一號》這部被低估的作品,關係非常密切。在雷德利看來,大家容易高估天行者這條主線的外傳,喜歡低估其他支線的衍生系列。在後期效應方面,從迪士尼對《阿索卡》的重視,就曉得他們還把賺錢的希望寄託於絕地武士這條線路的作品,忽略了《遊俠索羅》那一部分的角色。所以雷德利認為,《安多》的後期效應被低估,觀眾們也需要轉變,他們才能走出自己的固有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