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外的是,劉循子墨在這部電影中並沒有表現得平淡無奇。這是一部頗具諷刺意味的作品,顯然是被“劇本殺”的影響所左右。同時,導演們也會將各種影片重新組合起來,上演各種形式的解構和表演。更難得的是,在劇情、表演節奏、情緒核心等方面,都做得很到位。電影的場景設定在一個被封鎖的幽暗院落裡,就像是一座“暴風雪山莊”。
這裡聚集了一批關於電影的人:李家輝,他在影評界混不下去了,改行當了作家;經常扮演花瓶角色,在感情和事業上都輸了的蘇夢蝶;擅長拍愛情劇的爛電影鄭千里;“過氣男星”關靜年,在無聲電影年代萬眾矚目,有聲電影被淘汰;動作電影男星陳小達從好萊塢回國發展;還有兩位神秘的訪問者,他們為我們的故事提供了資料。
他們是被上海灘的大富豪陸子野邀請過來的,一談就是一天,談到了晚上。而圍繞著這些人的,則是一場關於電影的預告片。會議的主要原因,是陸先生想要把“三老案”拍成一部在上海引起軒然大波的大事件,以此來博取觀眾們的關注。 “三老案”是指掌管上海灘諸多業務的三名頭目在一間密室裡被殺的事情。三個人倒在了地上,他們的護衛也被打成了豬頭。但奇怪的是,當警方闖入房間的時候,那個兇手竟然悠閒地在客廳裡抽煙,準備投降。
對於這次的事情,官方給他們下了一個定義,那就是“夜店裡的混混貪圖錢”,於是大家就開始了對這件事情的想像。在一場老生常談的談話中,這部電影已經進入了30分鐘。當人們的視線漸漸模糊的那一刻,他們終於看到了兇手,正在他們的中央,靜靜地看著他們的鬧劇。這兩位神秘的客人,分別是兇手齊樂山,以及那位負責監視他的警官。隨著事件和兇手的出現,一場“塵埃落定”的命案終於浮出水面。既然有了證據,大家也就不再緊張,而是紛紛詢問起了來龍去脈。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是更加恐怖的事情發生了,齊樂山到底是怎麼想的?那天晚上到底是怎麼回事?陸老大召集大家來這裡做什麼?他們的未來會是怎樣的呢?到底是怎麼回事? 《揚名立萬》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劇本殺”這個字眼。它成立了一個戲劇協會,一幫相互仇視的人聚集在了一塊,按照正常的劇情發展。在了解了人物的劇情之後,他們需要將自己的想像力融入到遊戲之中,與其他玩家進行交流,整理線索,收集證據,從而得出一個結論。
《揚名立萬》在上述各個方面下了很大的努力,創造了一種“眾聲喧嘩”的群體性交互式狂歡。每一個角色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自己。我們也能看出,隨著“殺戮”的出現,這部影片已經有了新的解構和演繹方式。這樣的影片,必須要有結構清晰、核心堅實的劇情,要有足夠的演技,才能讓觀眾沉浸其中。 《揚名立萬》在“人物出場”這一環節上,就已經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因為“劇本”是要將“沉浸在角色的扮演中”,與現實世界中的人物和場景設計完全不同,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沒有那種時代的氣息。
就像我們在遊戲中扮演不同的人物一樣,這是一個將當前環境和時代背景相互融合的過程。導演的本意不在於還原和復刻,而在於借古人來比喻歷史。與之相比,他們更多的是一種現代的影視工作者,在描述著整個影視圈。在劇情發展的過程中,人物的性格、時間、線索、細節,都會因為人物的性格而發生變化。 “劇本殺”是可以參與的,因為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視野,所以他們獲得的劇情並不完全。而這種對敘述角度的嚴密製約,則被《揚名立萬》一書從一開始就貫穿始終。這部影片一直持續到大結局,不斷地補充之前的角色資料,以及角色角色的重新塑造。而在這個時候,真正的、混亂的、相互糾纏的、相互分離的線索也達到了一個高峰。
只要你看了那些觸目驚心的劇情,就會知道,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充滿了感情和核心。這才是決定一個人能不能活下來的關鍵。 《揚名立萬》終於抓住了主題,雖然不能說得很清楚,但相信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而在影片的其它方面,從被取消署名權的作家,到“爛片之王”與“過氣明星”的爭鬥,到女主角的生存,電影的創作機制,遇到的重重困難等等,這些問題,都在不斷地延伸,延伸到了更廣泛的觀眾面前。其實,不管是製片人,或者是別的什麼職業,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個人都不能永遠保持“體面”,還得時刻保持著“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但是,在犯罪的事實和良心的界限之外,在影片為公眾說話的職責之前,“揚名立萬”只是一種權宜之計,無關緊要。 “一個人一旦說出來,就會被無數人記住。”在《揚名立萬》的結尾處,我們看到了一部影片的本質。在電影人憑藉影片成名以前,其最終目的是為了保留當時和民眾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