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驢臉”到“偶像派”,張譯的成名之路有多坎坷?


這個春節還有誰不知道張譯?

一邊是《滿江紅》裡陰險狡詐,擁有身段挺拔,腰肢盈盈一握的何立;

一邊是爆劇《狂飆》裡善良有底線、懷抱理想誓要剿滅惡勢力的安欣,一人分飾“兩角”,將年少的意氣風發與白髮後的垂垂老矣演得酣暢淋漓,啊,有多人看見他那無辜的雙眼已然淪陷。

入行20餘年,憑藉精湛的演技,張譯終於混成“偶像派”。

提起張譯的成名之路,那絕對是一波三折,他的倒霉,好像從高中時期就開始了。

當時,張譯想考北京廣播學院,第一年,他發奮圖強,結果專業課考上了,文化課拖了後腿,沒被錄取;

第二年他接著考,好不容易兩門都過了,結果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他被擠到後一名,落榜了。

兩年過去,眼看著身邊人工作的工作,上學的上學,張譯只得到一張待業證。

後來,張譯自考考進某軍區的戰友話劇團,眼看著也算有個著落,但就因為長得不好看,在話劇團也沒多少機會,身邊人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驢臉”。

張譯這張臉有多不招人待見?

據說,他當時談了個女朋友,去女孩家裡做客,女孩媽媽看了他一眼就愣住了,說:“長得不像演員,像個大隊會計,臉像讓人一屁股坐了——還是不小心坐的那種。”

沒多久,他就跟女孩就分手了。

戀愛不順,事業更不順。

就因為長得不主流,張譯在話劇團前十年,只能跑跑龍套,做做場記,幫同僚搬桌子——《狂飆》拍攝花絮裡,張譯總是忙進忙出、手腳不停,一會兒指導新人演員對戲,一會兒幫劇組搬道具,想來就是這個時候養成的習慣吧。

付出這麼多,張譯只想等到一個演戲的機會,卻只等來領導的一句:“你不好看,吃不了演員這碗飯,還是趁早轉行吧。”

張譯很鬱悶,但他覺得自己應該再堅持一下,這一堅持,就迎來了轉機。

2006年,得知康洪雷導演正在攢電視劇《士兵突擊》的班底,張譯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因為他當時正好在話劇版《突擊》的組里當場記,於是他主動給導演寫了一封3000字的自薦信,為自己爭取“許三多”的角色。

他非常有信心:

首先,他是軍旅出身,與主角身份契合;

其次,他幾乎每天都在幹許三多幹的活,比如修靶場、掏糞坑;

再次,他和許三多一樣有一股衝勁、傻勁……

為爭取角色,他甚至不惜“自己說自己丑”,說自己長了一張許三多的臉。

但最終,他演的史今班長令人印象深刻。

至今都還記得這個人物留給我的感動。

從當初徵許三多入伍,到軍隊裡的每次訓練,所有人都看不起許三多,嫌他傻,嫌他愣,嫌他給隊裡丟臉,恨不得讓他滾,只有史今,一直鼓勵和相信他,連犯錯都替他扛下。

戲裡最動人的一場戲,是史今要轉業了,他坐在車上,車子從天安門駛過,看著窗外的景色,史今突然崩潰大哭,讓所有人感同身受:多麼優秀的史今班長,“笨蛋”許三多唯一的伯樂,卻再也見不到了。

《士兵突擊》捧紅了王寶強、陳思誠,也讓張譯有了一點名氣。

他的長相憨憨的,帶點衰,帶點苦,所以後來接的戲都是“好人”,拍了很多家庭劇,跟很多一線女演員搭檔,但不知為何,大家看著這張臉很熟悉,就是叫不出他名字——張譯,離把“名字刻進觀眾心裡”,還有一段距離。

在盛行美貌的演藝圈,張譯的長相的確吃虧,何況那些年正是“小鮮肉”橫行的時代,“既然外貌不佔優勢,只能加倍努力。”

為此,張譯在零下38度的夜景中洗澡,為拍戲瘋狂減重20斤,跳水,跳海,只要能演戲,他什麼都願意做,就是靠著這一股拼勁,硬是為自己打開一條成功之路。

《雞毛飛上天》裡,陳江河多年後隔著火車玻璃與愛人重逢,焦灼的眼神,顫抖的手,張譯的五官精準捕捉並呈現出那種“難以置信又夾雜著瘋狂喜悅”的神態,有太多太多話想要問她,然而千言萬語堵在胸口,也只道出一句:“玉珠……你去哪啊?”

除了電視劇,張譯的身影開始出現在越來越多的電影裡:

《追兇者也》裡,他是潛逃多年又性格怪癖的殺手;

《我和我的祖國》裡,他是罹患絕症、心事重重的科學家;

《懸崖之上》裡,他是忠君報國、心懷天下的共產黨高級特工;

到了《滿江紅》,又是陰險狡詐、笑裡藏刀的何立……

張譯,就是通過這一個個小角色,讓觀眾記住了他的努力。

就像《狂飆》裡的安欣,從意氣風發到唯唯諾諾,從年輕小伙到滿頭白髮,張譯演活了這個角色20多年以來的變化。

或許,高啟強的成長線更震撼豐富,但如果不是張譯,我真的想不到還有誰能演活安欣?

私下里,張譯很安靜,他喜歡宅在家裡看書、寫字,還養了7隻貓,有的是他拍戲時撿的流浪貓,有的是朋友棄養他接盤的貓,還給每隻都取了名字,宅家裡的時候很寵愛它們。

很親民的在某乎上分享生活,回答寫得特別認真:

爆料劇組拍嘔吐會用八寶粥,所以要謹防“演員偷喝自己的嘔吐物”;

爆料《繡春刀》的導演找他演戲“半哄半騙”,最後還給了一把比他本人還高的刀;

最狠的還是爆料自己,說他當兵時只有一個臉盆,白天用來掏糞,晚上用來包餃子……

他的人,就像他的臉,雖不精緻,但很溫柔。

據說,他跟初戀分手後不久,初戀就出車禍成了植物人,張譯知道後,還經常去醫院看她,這一看就是十年,直到女孩去世。

拍電影《親愛的》,張譯還在路演時為丟失兒子的孫海洋發聲,號召大家動員自己的力量,積極尋找孫卓。

張譯的過往,就像他一路走來飾演的那些角色一樣,只是普普通通的好人,但就是這股堅持的力量,把他送到了今日“影帝”的位置。

如今,他是電影票房過200億的影帝,但他的生活依舊平凡樸素:不上綜藝,微博僅僅宣傳作品,也就《狂飆》大火,才有媒體挖他跟妻子的私生活……

但人們愛極了這樣的張譯。

看到他,就好像看到那句“倘若命運不給機會,我就全力以赴為自己爭取。”

得到今天的一切,榮譽,名聲,金錢,地位,張譯的付出終被看見。

40多歲才當上“偶像”,張譯,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