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6.16億! 《深海》打不過《熊出沒》,小孩看不懂,大人坐不住?


田海鵬導演的電影《深海》,上映已經有兩週的時間了,但是票房卻不盡如人意。

在貓眼上,電影的票房也僅僅只有僅6.19億,還不及其他電影的零頭。

更遺憾的是,耗費7年精心打造的原創故事《深海》,票房竟然比不過兒童向的電影《熊出沒》,接近2倍差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01,題材壓抑,和春節檔氛圍不符。

目前,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為7.3分。

剛上映的時候是兩極分化,但是穩定下來之後,口碑也算是穩定下來了。

在春節檔電影中,這個評分算是不錯的。

電影的主人公是一位患有抑鬱症的女孩參宿,因為父母重組家庭,自己沒有受到重視,於是在落海之後,跌到了深海大飯店裡,遇到了男主角南河,還開啟了一段奇幻之旅。

故事的立意還是不錯的,幫助抑鬱症患者走出陰影,獲得重生。

再加上如夢如幻的畫面,現實和夢幻拼接,畫面是美到極致的。

然而,因為題材太過於壓抑,並不適合春節檔合家歡的氛圍,很多的觀眾雖然被感動得一塌糊塗,但是也覺得昏昏欲睡。

成人睡著了,孩子想要沉浸進去,也不懂裡面的內容,導致兩頭都不討好。

而反觀《熊出沒》,很多年被觀眾批判“幼稚,低齡”,但是這幾年的故事內容還是相當不錯的。

不再是光頭強砍樹,熊大熊二追著他跑的情節了,而是加入了很多關於成長,親情,友情這些人類永恆的話題。

比如去年的《重返地球》加入了科幻元素,今年的《熊出沒》更是融入了母愛的主題。

故事簡單,但是大人孩子,通吃,歡歡喜喜過個年,大家看個電影熱鬧一下,也就覺得值回票價了。沒有人到了電影院想去看悲劇的。

02,原創故事,沒有IP支撐。

《深海》是一個原創故事,投入的成本很大,人力物力也很多。

田海鵬導演的前作《大聖歸來》。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口碑和票房成績。

在這部電影之後,他也是幾年磨一劍,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深海》這一個項目上。

根據導演田海鵬的描述,這部電影定檔春節檔,是“實在撐不下去”了。

眾所周知,這部電影本來是要定檔去年暑期檔的,但是因為審核等各種原因,電影就沒上映;

而到了國慶檔期,也沒有過審,一部動畫一做就是七年,他們公司都已經堅持不到下一個檔期了。

在以往的大銀幕上,國產動畫多為神話人物改編,比如大聖,哪吒等人物。

而原創的動畫,卻一直是吃力不討好的,既沒有大IP的加持和流量,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財力,高投資高風險,對於很多願意賺快錢的投資者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不僅是《深海》,去年追光打造的電影《新神榜:哪吒重生》,票房也是不理想的。

《熊出沒》系列動畫,已經陪伴觀眾們好多年了。

每一年的電影質量,談不上爆表,但是普遍也都在及格線以上了。

而票房,也都普遍在6億以上了,今年的《熊出沒》更是要衝擊12億。

有熱度有流量,受眾和其他電影還不衝突,很多的孩子走進電影院,都會帶著好幾個大人,這也是資本樂於去嘗試和接受的。

03,畫面華美,但是人物成長線略顯單薄。

電影有它的敘事方式,在片尾還有平行剪輯的結構,電影的節奏感並只是很好,主人公的人設也較為單薄。

前面的人物動機,人物背景一晃而過,到了後面“我不怕你們”的高潮段落,讓人覺得云裡霧裡。

既然說到了抑鬱症,那就繼續深挖啊。

到了最後,電影對於原生家庭和抑鬱症的主題並沒有深層次地觸及,反而出現了女主角和爸爸後媽在一起愉快生活的鏡頭。

為了大團圓的結局而結局,顯得刻意。

除了這些,電影中的原生家庭,抑鬱症等多個話題,想要表達得太多,反而覺得偏離了主旨。

國產動畫《哪吒:魔童降世》為何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電影寫了一個打破偏見的主題。

從前期魔童的出世,不被理解,到後面突破自己的命運,是有很多的鋪墊了,逐步遞進,觀眾們也很有代入感。

而很明顯,《深海》的故事敘事並沒有很清楚明晰。

04,

電影有敘事層面和節奏層面的缺點,導致這部劇並沒有和觀眾們共鳴。

電影華麗的特效,每一幀都可以當作壁紙的美術,恰到好處的配樂,也是值得點讚的。

只是,這一部被寄予厚望的電影,能看出來用心打磨鏡頭了,但是好好琢磨琢磨故事,它本可以做得更好。

達不到《哪吒》(50億)的高度,至少拿個《姜子牙》(17億)的票房也是不錯的,而現在,只能落得和《新神榜:楊戩》一樣的結局了。

黃金檔期,沒有吃上肉,連湯都喝不上。

在票房之外,電影對於國產動畫的啟迪,團隊的新技術也是他在意的。

田海鵬說,自己做了7年,“不能簡單用票房來衡量它的結果”。

你看這部電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