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是好片嗎?張藝謀但凡學學洪金寶,就不會招來罵聲一片


羅維是香港電影史上的歐皇,也是名副其實的倒霉蛋。

他的手上曾握有三張王牌,李小龍、成龍、李連杰,但他沒有珍惜過一次,直到錯過後還強行挽尊。

與李連杰不歡而散後,羅維的事業進入低谷。

看到徐克的《黃飛鴻》系列大火,羅維決定放手一搏,拿出全部身家1800萬投拍《一刀傾城》,並請來洪金寶當導演。

可是在香港上映九天,票房僅有一百多萬,羅維賠了個底朝天,不得不宣布破產,三年後病故。

其實,《一刀傾城》這部合拍片的失利有些生不逢時。

與《滿江紅》一樣,《一刀傾城》也是架空歷史的電影,真實的歷史跟虛構的劇情相互穿插。

《一刀傾城》延續的是導演洪金寶的風格,這裡搬一搬,那裡借一借,屬於雜糅港片元素的大合集。

故事講述的是劉永福的黑旗軍麾下的大刀隊隊長王五帶領眾兄弟刺殺日軍將領。

但因寡不敵眾,除他之外的其餘兄弟都戰死,王五心灰意冷,決心隱居山野,但一次偶然的解救讓他與袁世凱、譚嗣同皆為好友,一同進京乾一番大事業。

王五創辦強武學會,在民間聲名鵲起,袁世凱得到譚嗣同的引薦,並被保守派奕親王賞識,官員亨通,譚嗣同則在推進他的維新變法。

在奕親王舉辦的武術大會上,王五一鳴驚人,王爺想要招攬,為己所用。

未果後,與袁世凱使計陷害王五,譚嗣同規勸袁世凱派新軍助其一臂之力,圍園劫太后以便勤王。

豈料袁世凱臨陣倒戈向奕親王告密,不僅導致變法失敗,還讓譚嗣同成為階下囚,王五捨命相救,但譚嗣同決定以死喚醒天下人。

王五滿懷悲憤,譚嗣同的死跟袁世凱脫不了乾系。

於是他手持大刀闖入袁世凱的龍潭虎穴,譚嗣同的隨從九斤,他的徒弟小川紛紛被殺,只餘王五一人。

當他奮起殺死袁世凱時,奕親王帶著火槍隊趕到,王五跟《精武門》中的李小龍一樣,一躍而起,隨後槍聲四起,王五命喪當場。

這樣的改編跟歷史確實不相符。

首先王五並不是黑旗軍,自幼跟雙刀李鳳崗習武,後被師父引薦給劉仕龍,王五又隨他一起押鏢,走南闖北。

有了一些名堂後,在京城創辦了源順鏢局,又開設義學武堂,跟譚嗣同是志同道合的好友,與袁世凱連泛泛之交都算不上。

其次,王五和譚嗣同並非同一年慷慨赴義,也不是奕親王所殺。

戊戌變法失敗後,1898年譚嗣同在菜市口英勇就義,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王五率眾參加。

清廷和八國聯軍為了抓住他,派兵圍住了源順鏢局,以里面避難的一百多人為人質,王五為不拖累他們,自願受降,被八國聯軍處決。

由此來看,《一刀傾城》屬於戲說的範疇,將歷史片改成了武俠片。

但《一刀傾城》的整體思路是符合歷史的,沒有魔改,也沒有整以和為貴,放棄復仇那一套。

反而在洪金寶的執導下,讓王五他們既有千紅一窟,萬豔同悲的大悲情,也有捨生取義悲壯感。

反觀《滿江紅》,是典型的用現代思維去設想古代人,雖是虛構與歷史相結合,但處處充滿臆想。

沈騰等人布了個大局,每個人在棋盤上都是死棋,但他們用命置之死地而後生,甚至在實施過程中將易烊千璽感化。

除掉了秦檜府中的總管、副總管、總統領等人,然後讓秦檜替身當著三軍的面背誦岳飛遺言《滿江紅》,讓詩篇流傳於天下。

最後易烊千璽一人獨自面對真秦檜,卻在犧牲了那麼多人放棄了刺死秦檜,而是放過他讓他遺臭萬年,這種操作就是用結果倒推過程,沒以古人的視角看問題。

與《英雄》不同,片尾無名不殺秦王,是為了天下一統的大和。

儘管也存在虛無主義的編造,但並未改變歷史,而《滿江紅》不僅胡編亂造,還有商業片的投機。

編造全軍背誦《滿江紅》,可以讓觀眾共情,騙取觀眾的眼淚,進而在當時感動觀眾,讓觀眾當下情緒激昂,為影片喝彩。

結尾放過秦檜,則是利用了觀眾的懶惰心理。

大多數人看電影就是為了圖簡單,不會去過多動腦思考或事先、事後查資料。

當易烊千璽說出秦檜將會遺臭萬年時,與觀眾的認知相符,因為在所有人的記憶中,秦檜就是奸臣,現在的他也的確臭名遠揚、遺臭萬年。

這樣一來,先背誦《滿江紅》,後放過秦檜,就達到了一種殺人誅心的效果。

觀眾會有一種爽快的情緒,片中每個人以命佈局的犧牲也在此刻昇華,似乎電影內外都得到了釋放。

可《滿江紅》壞就壞在這裡。

用現代人的思想拍一部披著古代外衣的現代電影,全然忽視了片中所有角色所處的時代背景,對觀眾的歷史觀進行了誤導。

且不說《滿江紅》並非岳飛遺言,也不靠秦檜流傳天下,就岳飛被莫須有罪名迫害而言,秦檜並未受到任何處罰。

反而在風波亭後的十四年間,官運亨通,壽終正寢,去世後還被追增申王,諡號忠獻,寓意博學多才,忠孝兩全,建言獻策,何來“遺臭萬年”之說。

秦檜病死後,朝廷忠義志士才敢上書為岳飛平反。

一直努力了七年,岳飛得以平冤昭雪,想為他擬定諡號之時,卻因秦檜父子銷毀、篡改了與岳飛和岳家軍相關的資料,導致岳飛的立功之實無從考證。

可見,歷史都由勝利書寫。

民眾幾乎不可能知曉真相,更何況是信息閉塞的古代,所以秦檜的遺臭萬年在當時就是無稽之談。

直至元代,秦檜的墓被唾棄為“遺臭塚”,詩曰“太師墳上土,遺臭遍天涯”,秦檜遺臭萬年的惡名才開始遠揚。

明代加了秦檜跪像,奸相之名深入人心,清朝又多了幾個跪像,直到現代,秦檜就是奸佞的代名詞。

從岳飛遇害到元代,前後有一兩百年,全靠改朝換代,得遇明君與諫臣。

以及一代又一代人的堅持,秦檜所掩蓋的岳飛是民族英雄的事實才能夠被世人皆知,中間稍有一環大意,歷史就是另一種樣子。

但這種過程在《滿江紅》中卻是一句輕飄飄的“留你這個奸臣在世人,背負世人的唾罵”,瀰漫著未卜先知的科幻片的味道,更讓張大、瑤琴等人的悲壯成了笑話。

要么像《一刀傾城》這樣,不改變歷史,成全角色的大悲壯,要么像昆汀的《無恥混蛋》一樣,不顧歷史,一爽到底。

而《滿江紅》兩樣都不佔,偏偏自以為是的“以和為貴”,這才是六老師口中的“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這種電影才要向全國人民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