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開播王炸,卻逃不過爛尾命運的綜藝,早該見好就收


近幾年,沒有上過綜藝的藝人屈指可數。

無論是唱歌出身還是演戲出身,在無數明星看到綜藝火爆之後,都紛紛轉向綜藝,畢竟綜藝不僅能賺錢,而且還可以渾水摸魚。

對於一門心思想要紅的藝人,他們的最終歸屬地似乎都是跨進綜藝的大門。

有的明星在節目中游山玩水、打打鬧鬧、說說笑笑,巨額酬勞輕輕鬆松進入口袋。

不得不說明星的錢可真好賺。

但不難發現,很多開播王炸的綜藝,也逃不過爛尾的命運,即便上再多的明星,也是在垂死掙扎,越看越沒意思。

就像這些綜藝已經跌落神壇。

2014年10月10日,《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在浙江衛視首播,無人不曉的是,它是由韓綜《Running Man》引進的。

那時候國內綜藝節目並不是很流行,節目一播出,就獲得了極高熱度,整季下來都穩居收視率第一。

節目中,大家長鄧超掌控全場,一句“We are 伐木累!”成為他的標籤。

楊穎參加《奔跑吧》成功在內地擁有了巨大知名度,成了她事業巔峰時期,李晨、陳赫等人也是紅極一時。

《奔跑吧》帶火了所有成員。

當然,最有標誌性的“撕名牌遊戲”也被全民喜愛,課外團建活動都以此作樂。

跑男中的明星陣容也十分搶眼,其嘉賓都是在娛樂圈裡有或多或少的影響力,如:唐嫣、林志玲、林更新等。

從第一季到第十季,我們見證了它的凋零,最新一季僅有3.5的評分,成為浙江衛視收視率斷層第一。

《奔跑吧》的大換血,是收視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原班人馬的分化瓦解,導致整個節目粉絲減少很多,也讓《奔跑吧》的收視率直線下跌。

節目內容存在嚴重的抄襲問題,雖說是引進節目,但卻做成了複製粘貼。

真人秀的目的在於真和敬業心,為何RM的生命力更持久,因為他們做綜藝是搞真的,蹦極、泥潭和跳水,為了節目效果,韓國女生也是不顧形象的。

相比國內的女藝人,偶像包袱落在了腳後跟,根本玩不起,感覺就是其樂融融走走過場就完事了。

《奔跑吧》越來越沒有新意,如果節目效果不能夠拉滿,肯定是要繼續沒落下去了。

哪個綜藝陪伴你了整個青春,那非《快樂大本營》莫屬了。

少年時代,有著強烈青春氣息的《快樂大本營》倍受年輕人的喜愛,

節目整體氛圍都是非常輕鬆愉快的,各種好玩的遊戲,喜歡的明星。

雖然未身在其中,但開心的泡泡已溢出屏幕,

對著電視呵呵的傻笑你,是否也被媽媽說成“傻子”。

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真的像是掉入快樂的海洋。

永遠情商在線的何炅,沉穩幽默的維嘉,搞怪開朗的謝娜,害羞不善言辭的吳昕,被當做活寶的海濤,是當時的最佳拍檔,是最相親相愛的快樂家族。

為了符合不同群眾的喜愛,娛樂性綜藝的形式越來越多,《快樂大本營》不再是香餑餑。

陪它成長的粉絲也慢慢長大,看綜口味也在發生著變化。

固定的模式,同樣的主持人,讓不少人也失去了興趣。

十八線不知名的小透明都被拉來做節目,終歸還是丟了初心。

學生時期去看一場《快樂大本營》的夢想,在2021年9月被永久停播,快樂家族就此解散。

而為什麼停播,至今仍是個謎。

截止2021年,做了有6季的《王牌對王牌》,一路穩紮穩打,節目的人氣和播放量都是不錯的。

“王牌登場,笑不可擋”,有沈騰和賈玲這兩位喜劇台柱子常駐就能讓現場笑料不斷,外加華晨宇、關曉彤等一代新興小將的加入,就能吊打不少綜藝。

但就在最新的第7季播出後,首期剛播就翻車,王牌讓人越來越失望,終究是過不了爛尾的魔咒。

節目中廣告的瘋狂植入,當你正在認真看節目的時候,不知不覺會插入一段小視頻,等反應過來時,才發現那不是節目,而是廣告,這很難不讓人氣憤。

王牌是廣告裡插王牌,《廣告對廣告》根本沒興趣看下去,全程快進5分鐘就完了,這樣的節目,你還期待他會有什麼內容呢?

節目遊戲千篇一律,“傳聲筒、禁語遊戲、猜歌遊戲”,觀眾看到的是敷衍和硬錄。

節目中嘉賓們出口成詩的宋代詩詞,關曉彤看提詞器的反應不要太明顯!而這裡就違背了真人秀的真。

在此不得不懷疑吳彤導演做節目的能力,節目模式一成不變,像工廠流水線,沒有用心。

2021年,內地喜劇綜藝《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成功出圈,成了年輕人“必看綜藝”之一。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一季的成功,離不開各位選手的精彩演繹。

一對貫穿全綜的熒幕cp“皓史成雙”,他們的表現令人快樂又感動。

第一季的選手既會編又會演,即使是從未出現在熒幕上的選手,也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蔣龍和張弛最經典的三部曲《最後一課》、《台下十年功》、《悟空》,成了這個舞台上的台柱子。

魔性走位的《先生請出山》更是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然,好的作品還有很多很多,就像《偶像服務生》、《時間都去哪兒了》、《父親的葬禮》等。

但自從《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開播後,將節目評分帶入下滑軌道。

作品的參差不齊和硬上價值的尷尬氛圍,已經難看到腳趾扣地的地步了,不是選手錶演用力過猛,就是作品編劇不行,沒有記憶點,選手能力也不如上一季。

可能是觀眾對《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期待值太高了,所以有了更多挑剔的地方。

對於這種百花爭豔的喜劇比賽,想要口碑好,只能比往季作品越來越有看頭。

在大家都在沉溺在搞笑、遊戲、快節奏類綜藝時,以美食為主題,生活服務類慢綜真人秀《中餐廳》展現在大眾面前。

5位合夥人創業經營餐廳,弘揚中國菜,在此過程中相互幫助並彼此學習和關心,其體現團隊合作的默契。

以美食為主題的綜藝,並邀請來黃曉明、趙薇、趙麗穎等大牌明星來博人眼球,目的就是讓觀眾看了可以輕鬆愉快並很下飯。

但《中餐廳》開播以來,也是在走下坡路的評分。

霸道總裁黃曉明,在節目中擔任店長,大男子主義的他,什麼事都要說“聽我的“、“我為你好”,這純純就是家長過度式管理孩子的樣子呀。

劇本表演太明顯,《中餐廳》從第四季開始,節目就變味兒了,尬演大廚與嘉賓之間的衝突戲,讓觀眾很是鬱悶,離譜的是,這樣的片段竟成了核心點,無趣的很。

第五季姚安娜的加入,讓節目顯得併不是很活躍,她和其他嘉賓很少互動,被觀眾頻頻吐槽沒有綜藝感,可見嘉賓陣容有多不合理。

霸氣側漏的寧靜直言《中餐廳》不好看。

那這樣的節目還會繼續拍下去嗎?

2012年綜藝界選秀類節目《中國好聲音》轟動一時,導師陣容更是驚艷,是:劉歡、那英、庾澄慶、楊坤。

節目形式十分新穎,導師背對選手只識音,給了很多草根選手的機遇,張碧晨、金志文、週深等都是通過節目選拔的。

誰知本應該一直火熱的節目,到最後卻轉了彎。

越來越多黑料被爆料,以前的草根選手,現在成了知名學院的學生。還有導師爆料,節目存在黑幕,與開始的原則不符,節目越來越沒有看點,口碑隨之也越來越差,成了觀眾眼中的“爛綜藝”。

一系列口碑不錯的綜藝逐漸暴跌至停止。似乎在這浮躁的年代,什麼東西都不得長久。

一季季綜藝的結束,似乎是導演在背後瘋狂的試探觀眾的心理。

真正好看的綜藝,是讓人有所收穫的綜藝,要么帶來無盡的歡樂,要么讓大眾了解那些真正有才有德的藝人。

一切為了流量來吸眼球和賺錢為目的的綜藝,永遠也好看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