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一個人活著,就是要“風物長宜放眼量”。
十年前事業因離婚跌入谷底的董洁,怎麼都不會想到她如今竟能靠小紅書直播逆襲成功。
之前網上說董洁的第二場直播賣了2億,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但是,據小紅書的平台數據來看,2月24日董洁在小紅書的第二場直播是熱度到達2億,有200萬人觀看,一場下來賣了3000萬。不過這3000萬也是小紅書直播生態裡很好的成績了,毋庸置疑,先前和潘粵明的世紀大和解也為這個好成績助力不少。
董洁的第二場直播我沒看,但是她的第一場直播我是圍觀了的。
客觀來說,我不是董洁的粉絲,我對她也沒有冷清秋的濾鏡,我只是對董洁一直抱著某種觀察的態度。
作為早些年她和潘粵明的cp粉,她算是我的“意難平”了,那麼美好的東西硬生生破碎給人看,真是唏噓。尤其是2018年《如懿傳》開播,看到董洁的演技仍舊在線,我就更迷惑了,一個有演技有特色的人為啥要靠委身王大治換取拍戲機會啊? !
……
話說回來,如季羨林先生所言,“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的問題”。
如今再去回看董洁過去十多年的經歷,就會發現,一個女人是如何從浮躁和迫切走向沉穩和成熟的。而這個過程中也暗藏著一個人走出低谷逆襲的蛻變秘訣。
誰能想到,曾經浮躁迫切的董洁,如今竟然“慢下來”了!
當年潘粵明接受采訪時說,董洁和他為了頂頂上什麼幼兒園有爭執,他認為隨便找個幼兒園上就行,董洁卻非常迫切地想讓兒子上國際幼兒園。
這事不僅暴露了潘粵明和董洁個性的不同,更暴露了董洁內在的焦慮狀態。她甚至還為兒子上幼兒園這事發了條微博,因為兒子沒法上好的幼兒園,她就“對不爭氣的自己感到抱歉”。
作為母親,董洁的育兒焦慮折射出來的是她內在自我的不穩定和虛弱。
一旦當她面對生活的挑戰,就很容易陷入焦慮和急切的漩渦,從而把注意力放在外面,試圖抓住一些什麼,寄希望於這些外在的資源能幫助到自己去面對暫時看起來超出了自己應對能力的挑戰。比如她希望兒子上頂級的好幼兒園,希望老公遇到瓶頸的演藝事業能有起色。
然而,越是假以外求,越是容易感到失控。
當年那則“董洁當街訓斥潘粵明”的八卦令人印象深刻,據說是董洁替潘粵明張羅了跟導演鄢頗的飯局,因為潘粵明在導演面前表現不佳,事後董洁在大街上毫不留情面地訓斥潘粵明。
潘粵明因為《白夜追兇》翻紅之後,還有網友把這照片又扒出來,說潘粵明低頭雙手緊抓衣角聽訓的樣子太可憐了。
即便如此,說實話,如今回看卻看明白了董洁當年對潘粵明的恨,那是一個缺乏安全感、對生活無計可施的女人向老公這個生活合夥人發出求助信號卻被無情辜負的失望和失控。
有哪個女人不曾對某個男人徹底失望到習得性無助呢?
但董洁最大的問題在於,她在這種失望和失控中迷失了,徹底切斷了與自我的內在聯繫,失去了自己的重心,於是她看不到自己的優勢,看不到自己已經擁有的資源,而是進一步瘋狂地想要抓住外在的那些浮萍一樣的東西,甚至不惜委身於王大治。
可是,外在的東西,外面的資源,是很難被她掌控的,越是把注意力放在外面去抓住一些東西,就越容易感到失控和焦慮。
就這樣她把自己逼到了絕境中,被狗仔拍到她和王大治之後,她的事業和口碑滑至冰點。
《基督山伯爵》裡有一句話叫做:“時間和沈默,是治療精神創傷的兩帖藥。”
在低谷期,董洁帶著頂頂逃離了,她回到大連老家,帶娃、生活、陪伴父母。
之前讀是枝裕和的對話集,有一句話讓我一下子淚流滿面,他說:“成長是在無限接近絕望的感受中產生的,這大概才是人生的奇蹟。”
經歷過創業失敗,在低谷期掙扎了一年半之久的我,對此深有感觸!
想必董洁亦是,她在名利場狠狠地墜落到谷底,在未來和前景都一片渺茫的絕境裡,她才開始成長,一點點重新收拾自己。
她在小紅書上分享的做菜、穿搭等內容都非常真誠,一看就是認真生活過的人,尤其是她做菜的那些細節,就能感覺到她是真的紮進生活去浸染了煙火氣,認真地擇一片菜葉、熱一口鍋、做一頓飯。
我之前還跟著她學做了好幾道菜,做得最成功的就是那個棗泥餡的湯圓,因為要蒸紅棗,她還特意穿了紅色的上衣,說是要應個景。
她的做飯視頻讓我感受到一種治愈,這種治愈源於她的能量,而這種能量生髮於她平和和內在穩定。
其實,低谷期的董洁也沒放棄過露臉的機會,上綜藝、去抖音直播間,但是收效甚微。
上央視綜藝翻拍飾演《父母愛情》中的安傑,結果被網友一頓罵,說她氣質狀態和“安傑”不符;
去年,有個抖音博主邀請她一起去直播,結果那個博主天花亂墜、熱火朝天地介紹產品,董洁就安靜地站在一旁,跟那個環境格格不入。
真正的轉機,就是在無數明星喊著9.9上架衝進抖音直播浪潮的時候,董洁選定了小紅書這個賽道。並用“慢下來”的方式開始經營她的小紅書事業。
這個選擇,體現了董洁的成熟和成長。相比抖音那個浮躁下沉的生態,她的氣質和品味更適合小紅書的生態,而且小紅書的生態很適合她吸引那些跟她生活品質、消費能力匹配的用戶。
不是削足適履,不是跟風追進,而是發揮自己的優勢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董洁終於學會了內求。
我一直都有關注董洁的小紅書賬號,我發現她最大的不同在於,在這個各大平台和賬號都在追求日更、追求漲粉的大環境下,董洁的小紅書的更新節奏很慢,有時候七八天更一期,甚至有時候十天半月都不更新。
另外,她直播賣的東西都是比較小眾有質感、價格也比較貴的產品,她不疾不徐地介紹產品,也不催促用戶購買,她甚至說:“先看看,再忍忍,不一定馬上買,興許再看幾次,真正了解了,喜歡了,就買了。”
在她身上完全沒有向太那種抖音分享著豪門闊太的日常,轉身卻在直播間賣9.9的產品的割裂感。
相比向太這種著急收割的人,董洁的這種不緊不慢反而顯得尤為真誠。
因此,董洁不僅選對了小紅書這個賽道,還精準地利用自身優勢把自己的市場差異化做了出來。
此外,小紅書過去在直播帶貨領域一直處於劣勢,如今要奮起直追,董洁也趕上了這個小風口,小紅書接下來也肯定會給她資源傾斜和支持。
人啊,自己充滿能量有方向的時候,不用刻意,不用苦尋,機會都會隨之而來。
而一個人敢真的慢下來,是因為她穿越了低谷,見識並開啟了自己的力量,深刻地明白外在的東西不可靠,人能靠的就是自己,自己就是自己能開發和指望的最可靠資源和財富。
因此,不管外在的節奏如何快,別人的成績如何耀眼,都無法再讓她方寸大亂,她已經修出了自己的“主心骨”。
很多網友討論說董洁能逆襲打贏這場翻身仗,是得到了高人指點,或者是得到了資本的扶持吧?
我倒是覺得,自助者天助,一個身在泥沼的人,什麼高人也指點不明白;一個能量匱乏的人,資本也不會扶持。所以,最根本還是自我的成長和蛻變。
就如梁永安教授說:“一個人在現代生活裡面需要獨立地去成長一段時間,因為在這個過程裡面可以認識自己內心的創傷,要使它癒合,生命要打開新的葉子,生長出新的枝葉來,去獲得一個比較完整的生命,然後去愛人,去相愛。”
低谷期就是一個人獨立地去成長的那段時光,走過絕望的境地、維持好內心秩序,在某一天就會迎來“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的開悟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