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⑦:讀書,是開啟自我的金鑰匙


各位書友好,我是伏琴。

歡迎來到【好書共讀】欄目,每週共讀一本經典好書。

今天繼續共讀德國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說《朗讀者》。

昨天的共讀中,漢娜入獄8年後,米夏埃爾開始為她朗讀錄音、寄磁帶,堅持了10年。

01他從沒寫過回信,也沒去探望她

寄磁帶第四年時,米夏埃爾收到了漢娜的來信,說最後一個故事很棒。

乍看以為是孩子的筆跡,可是用力過猛,每個字母似乎歷經千辛萬苦才誕生於世。

他歡欣鼓舞,她會寫字了!

他為她自豪,也為她一生的延誤和虛度感到傷心。

之後,是持續不斷的來信。總是不多的幾行字,一句感謝語,一個心願,一句點評,或者一個景象。

她對文學的評論常常一語中的,令人驚嘆。

他從沒寫過回信,可一直在朗讀。

他把所有來信都保存下來,她的字體逐漸發生變化,呈現出嚴謹的美麗。

他沒有想到漢娜有朝一日會被釋放出獄。

互致問候和寄送磁帶成為習以為常的事情,他們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

他知道,這不費事,很自私。

後來,他收到監獄長的來信。

他是漢娜與外界的唯一聯繫,漢娜明年將會出獄,希望他能幫忙找到住處和工作。

也希望在她出獄之前能來看她一次。

他覺得這封信和自己無關,而是事關監獄長。

還是幫漢娜聯繫了住處和工作,可是遲遲未去探望她。

距離造就了她在心中的模樣,他擔心這種虛假與脆弱,經不起真正的親近。

一年過去了,他還是逃避探監。

監獄長打來電話,說漢娜一周後就可以出獄了。

02他的一生中,沒有她的一席之地

星期天,他第一次去看望漢娜。

長凳上坐著一個女人,頭髮花白,滿臉皺紋,身體臃腫,衣服很緊,雙手放在膝間握著一本書。

當她認出他時,臉上閃現著期盼和歡樂的光芒。

她握住他的手,微笑著:“你長大成人了,小伙子。”

以前他特別喜歡她身上散發的氣味,可是現在聞到的卻是一個老太太的味道。

他問她看書多嗎?

她說:“還行。有朗讀就更好了。現在結束了,是嗎?”

他發現既沒有給她錄製磁帶,也沒有想著見到她給她朗讀。

他的確為她能讀寫感到欽佩和喜悅,可是卻沒有寫一封回信、探望她一次,與她在學會讀寫上付出的艱辛極不相稱。

他曾經許諾給漢娜一個小空間,可是他這一生中沒有給她留出一席之地。

可是為何要給她留一席之地呢?他反抗內心的愧疚。

他說下週來接她,問她希望靜悄悄地,還是動靜大點、更歡樂一些?

她說靜悄悄地。

他們相顧無言,他擁抱她,可是摸上去不對勁,然後揮手告別。

接下來的一周,他工作忙得焦頭爛額,陷入了莫名的煩躁不安中。

他為漢娜的出獄做好了必要的準備,佈置好了房間。

做這一切時,他感到莫名的忙亂不堪和忿忿不平,甚至忍無可忍。

他又有了背叛、虧欠她的感覺。

出獄前一天下午,他和漢娜通電話,問她明天想馬上回家,還是到外邊走走。

她說,你一直還是喜歡按計劃做事嗎?

她從沉默中感受到了他的惱火,哈哈一笑:“別生氣,小伙子,我並沒有惡意。”

她的聲音依然年輕甜美。

03她不是自暴自棄,而是重新定位

次日凌晨,漢娜自縊身亡。

他來到漢娜監獄的房間,書架上有大量關於集中營的書籍。

牆上掛著許多小圖片和便條,是她抄下的詩歌、小短文。

有一張報紙的照片,那個年輕小伙兒正是他自己。

這是高中畢業典禮上校長在給他頒獎,是漢娜離開很久以後發生的事情。

她一定費盡心機才獲得這張照片,眼淚在他心底流淌。

監獄長說,她多麼希望收到他的回信,每次收到包裹,都會問是否有信。

她留下遺囑,共有七千元積蓄,希望米夏埃爾交給火災中倖存的女兒。

監獄長說,多年來,她像在修道院一樣生活,一直潔身自好。

最近才開始吃得多,洗澡很少,變胖了,身上有了臭味。

她不是自暴自棄,而是給自己重新定位,以一種她覺得合適的方式。

04所有的經歷,都是生命的饋贈

秋天,他將錢款帶給紐約的倖存女作家,一張支票和一個裝有現金的茶盒。

她說,施密茨女士因此就獲得赦免了嗎?

他說:“被監禁的歲月不應該僅僅是贖罪。漢娜想給它們本身一個意義,她也希望用這種富有意義的贖罪贏得承認。”

她問這筆錢的使用建議,他說給那些希望學會閱讀和寫字的文盲。

她留下茶盒,讓他以漢娜的名義,將錢匯給相關的猶太公益機構。

漢娜去世的前幾年,米夏埃爾始終在愧疚與氣憤中飽受折磨。

十年後,他終於釋然,所有的經歷都是生命的饋贈。

他要把和漢娜的故事寫下來,過好當下鮮活的生活。

從紐約回國後,他馬上將錢款以漢娜的名義匯給了猶太掃盲聯盟,並收到了一封感謝信。

他帶著那封信,去了漢娜的墓地,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站在她的墓前。

05

漢娜為了掩蓋文盲的真相,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失去了美好前程,失去了甜蜜愛情,失去了人身自由。

她掩蓋的不僅是文盲,而是那個自卑的自我。

好在她終於邁出了艱難的一步,在獄中一筆一劃地學習讀寫。

通過閱讀,曾經對犯罪行為無動於衷的她,意識到自己的罪孽深重。

最後,她用生命進行了贖罪。

黑塞曾說:“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你自己。”

那個不敢接納真實自我的漢娜,完成了蛻變。

一直在自責和痛苦中糾纏的米夏埃爾,也學會了放下。

我們終其一生,就是在尋找自我。

而讀書,才是開啟自我的那把金鑰匙。

這本小說的共讀到此結束,下一本共讀的是愛爾蘭作家伏尼契的小說《牛虻》。

期待您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