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之味》是麥曦茵改編於愛情作家張小嫻的《我的愛如此麻辣》一書,並且自己導演了這個對生命感悟和解讀的故事。在這之前 小編已經看過原著,原本並沒有想過去電影院看的,但是,看到朋友說改編後的效果比原著來的更加精緻。
電影開場之前,等著檢票的時間裡,自己依稀記起原著中的某些情節,想著那些對於愛情的感悟,再看到海報上的演員,估計改編應該會很大。事實上,看完後確實如此,好在電影改編後,呈現的線不在局限於愛情。而是對家庭親情、姊妹、愛情、生命中的成長都進行了深度的解讀。
花之因
來自兩岸三地同父異母的三姐妹,因為父親的葬禮而相認這一情節,讓人覺得這是一個狗血的家庭式泡沫電影,卻是整個故事的因。
70、80年代的香港,發生這樣的故事,其實真的不算一件多麼出格的事情,雖然人設上,這個父親會被戴上一頂“花心”的帽子,但是《花椒之味》正因為有了這些,才引出了兩岸三地,不同性格的三姐妹從相互接納到解開心結中的矛盾碰撞。
父親的愛,一分為三,兩岸三地各得一段。最初時,三個女兒之間共同點只有父親這個人,她們每個人對於父親的回憶,都各不相同。
如樹想起父親,伴隨著的是時光如刀鋒利的切割著自己的童年,蠟黃臉色的母親病坐在床上,父親帶著諷刺的風霜,從台北迴來,佝僂的站立著。成年後,鄭秀文飾演的如樹,貌似獨占著父親,哪怕是同桌吃飯,兩人也像是隔著那片海一樣。
如枝的回憶總是被裁得破破碎碎,有那麼一些美好的回憶,卻不能定格她的心性,母親重組家庭後,本應是新的天倫,但她始終覺得自己不屬於其中。以致於在面對夢想與現實間的抉擇時會徬徨,遭遇挫折時變得迷茫。
如果從一開始時,就對完整的家庭沒有什麼概念,跟著自己的外婆相依為命的她,如同是隨風飄落的蒲公英,在媽媽和外婆的丟來丟去中成長,沒有享受到做女兒的福分。
椒之味
記得導演對於電影的寄語那樣,我們能夠在電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雖然父愛有所缺失,可最終他是有影響到自己,我們無法去改變那種現狀,只能努力的去改變自己。
電影故事的發展分三條線展開,一條是父親留下的火鍋店能否繼續經營下去?另一條是通過其他人的回憶逐漸拼圖出父親原本的樣子,最後一條線是如何面對並解決三姐妹各自的困境?
整個電影中,九卦君對於大姐如樹的支線最滿意,如樹經歷的最多,她對於愛與責任有著敏感的固執,電影中劉德華飾演的男友說,想在一起與可以在一起,為什麼非要去糾結“想”與“可以”的區別?而不是考慮“一起”這個詞語呢?就如同,她想學車,是為了和自己愛的人一同自駕游,卻沒有想過真要是喜歡,還是有更多的其它交通工具。鄭秀文演繹的非常到位,一度讓我覺得她講自己演成瞭如樹,特別是這個電影讓九卦君對她有了一種久別重逢的感覺。
整部影片,始終圍繞著情感在喃喃敘述,既有溫情的父愛,又有割捨不了的父女情,更有兩代人之間包容與理解,電影最後,如樹看到鏡子裡映照出的,是父女四人同桌吃火鍋、共享天倫之樂的美好畫面,可是這種溫馨幻景永遠無法實現了。
電影落幕,人生不止,沒有遺憾的人生無法領略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