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狩獵》,在輿論與眾人眼光的面前,盧卡斯只能像那隻鹿一樣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電影《狩獵》,和其他的電影不一樣,別的都是在開頭先將主人公推向許多困境中,製造出一個“激勵事件”讓主人公去進行新的故事,而這個電影在開頭將所有好事都堆給主人公,直到一句話將他所有的希望毀掉。主人公被動的接受外在的壓迫,在眾多輿論中憑自己反抗著無形的唾棄。首先,就片名而言,“狩獵”。我認為是影片中的人們對森林的鹿進行“狩獵”,這是第一層次的理解。
其次,“狩獵”是對另一個生物有形和無形的破壞。再往深一層來理解,“狩獵”其實就是周圍人對盧卡斯充斥的惡意。那麼,為啥會對一個什麼壞事都沒有做的人充滿惡意呢?就像人們獵殺鹿一樣,鹿本身什麼錯事也沒有做,但是就是要受到人類對它們的殺害,影片中多次給了鹿的鏡頭,盧卡斯也是一樣,啥事沒做卻無端受到周圍人的惡意。僅僅是因為一個小女孩說的一句謊話,那麼為什麼會說謊話呢?
在她對盧卡斯親吻示好被拒絕後,小孩子強大的自尊心認為是傷害了她,所以那時產生了厭惡的心理,所以說了謊話。一個五六歲的小孩知道啥呢?即使在說出事實後,大家反而不再相信了,反而利用“威逼利誘”的方式(給予出去玩的自由)讓她肯定之前她說的謊言。最後他和兒子一起狩獵,差點被打到,而這個他幻覺中拿槍對著他的人正是他兒子。他兒子承受了太多,心裡的委屈又能去向誰發洩呢,悲傷是會遺傳的。
狩獵,表面是在對於鹿等野生動物的獵捕,其實也是這個社會對於個人的的獵捕。在輿論與眾人眼光的面前,盧卡斯也只能像那隻鹿一樣,不由分說的被殺死。影片所表達的內容並不復雜,片中人云亦云,三人成虎的事再任何地方都時常發生,先不過多贅述!就現實來說西方人對性所持的觀念比中國開放,在我看來並不見得就是好事,人的年齡決定了心性,在年齡未及的前提下思想上性觀念的過早灌輸會導致思維早熟,看似是對未成年人的一種保護,實則不然。
這只是西方人對性行為自我約束力失控的一種自我欺騙,人類之所以是高級動物,是因為思想的進化,而非科技,自我約束都談不上的前提下再怎麼灌輸防範也是枉然!就本片而言,卡拉是一個生活在一個不正常家庭且行為選擇性困難的小孩,家庭成員缺乏教養,素質低下,在偶然的耳濡目染下接觸到了一些該年齡階段不該接觸到的東西,監護人沒有及時發現給予正確的引導,從而偏離了孩童在幼教階段的成長軌跡!
這說明了歐美人的家庭教育並不是他們宣傳那樣的完美,至少本片中的不是!反觀我們的,隱晦有隱晦的好處,人的本性離不開性行為,這是本能,用的著提前上綱上線的手把手的教?早早的教會了,不是心理暗示教唆人去實踐?到了應該明白的時候自然會明白,再輔以適合的年齡引導性的帶入就水到渠成的事。本片就是徹頭徹尾的教育缺失,家庭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