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45年“小花”劉曉慶與哥哥唐國強重逢,早年拍攝幕後軼事多


在北京舉辦的華表獎入場通道上,有一個特別的演員入場組合很是引人注目—–他們是1978年攜手電影《小花》的三位主演:劉曉慶、唐國強、陳沖。

三位老演員手牽手走過紅毯,顯得十分親密溫馨。

45年前,他們在電影中飾演了失散多年的兄妹,悲歡離合,催人淚下。

而在現實生活中,三人也是持續多年的老友。

劉曉慶和唐國強都已七十歲有餘,陳沖也已年過花甲。

但好像得到了歲月偏愛,他們衰老的痕跡不多,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狀態和軒昂優雅的氣質。

隨即,劉曉慶在微博上曬出了與唐國強、陳沖、黃健中等人的合照,並配文:“妹妹找哥淚花流,45年後,我們重聚”。

兩個“小花”與哥哥重逢華表獎,唐國強、陳沖和劉曉慶都十分激動。

從照片中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情誼依然親密無間,笑容髮自內心。

1979年,正值改革開放之初。電影《小花》的上映,曾轟動一時,許多地方甚至出現萬人空巷、搶著看的觀影潮。

影片雖然取材於前涉的長篇小說《桐柏英雄》,卻一改戰爭影片的俗套。它從革命戰爭歲月生活的親情角度切入,通過妹妹找哥的曲折過程。反映深厚的兄妹情、階級情,將人物命運而非戰略思想當成了影片的主要內容。

具體講述的是:1930年,桐柏山區一戶窮苦人家被迫賣掉親生女兒小花,之後又收養了紅軍留下的女嬰,並把這個女嬰也取名小花。

十幾年後,在解放戰爭的戰火硝煙中,失散的親人們終於重逢,共同譜寫了一曲壯烈的英雄之歌。

後來有都市報影評說:“在中國的現當代電影史上,《小花》的出現無論如何都有點橫空出世的味道,從內容到形式的探索與“叛逆”意識,使得當時看慣了傳統故事片的觀眾耳目一新。”

當年觀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都會感受到:《小花》創作角度新、攝影手法新、格調也清新,而且是三位青春勃發、容貌美好的青年演員主演。

觀眾們正是通過這部電影,知道的劉曉慶、唐國強、陳沖。

在那個開始打開國門、放眼世界的春天,觀眾如潮水般湧進電影院,重新燃起了對電影的特殊熱愛。

《小花》由北影厂的女導演張錚執導。她回憶,這部影片最初名字叫做《覓》,意為尋找的意思。而影片後來花大力氣改編的過程,也是在“覓”最合適的表現方式。

張錚清晰記得,攝製組已經到了外景地,一天早晨她在河邊洗臉,攝影師云文耀很懇切地對她說,“老張,我覺得調動那麼多部隊拍戰爭場面何苦呢?拍得再好也超不過《南征北戰》,完全沒必要,為什麼不試試其他角度”。

張錚覺得攝影師的見解很到位,便很高興地把攝製組的主創人員叫來,一起為如何拍攝出主意。有說“新現實主義”的,有說“意識流”的,比較一致的意見是:主要著力表現“兄妹情義”,把人物命運作為影片的主線,從新角度入手,區別於以前常規的軍事影片的模式。

北影厂的藝術顧問、老導演謝鐵驪,以及廠裡很有威望的攝影師聶晶等,都支持《小花》劇組的想法。

時任文化部副部長陳荒煤,還對劇組提出增加強調“人情味”的幾場戲。

後來在影片中很感人的那段翠姑跪行台階抬擔架上山的戲,就是按照陳荒煤副部長的建議加的。

影片《小花》熱映後,被人用三句話作了經典概括:“一段妹妹找哥的感人故事;兩首震撼人心的歌曲;三張動人的面孔。”

的確不假,至今人們還記得《小花》的插曲—-由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妹妹找哥淚花流》和《絨花》。

已於2007年去世的女導演張錚,1916年出生。她從小生活在上海。抗日戰爭爆發後奔赴延安,進入魯迅藝術學院學習。

當年在延安上演《黃河大合唱》時,張錚是第一小提琴手,她愛人陳地是《黃河大合唱》中“黃河頌”的演唱者。

上海解放後,張錚調到上海電影製片廠,曾隨湯曉丹導演拍攝過《鐵道游擊隊》等影片,積累了拍軍事題材故事片的經驗。

張錚個性倔犟,為人正直,在當時的演藝界受到很多人尊重。

1963年,張錚調到北京電影製片廠擔任導演,其間拍攝了《山村姐妹》,《老撾歌舞》等影片。特別是電影《小花》,榮獲了百花獎,成了她藝術生涯中最輝煌的作品。

《小花》在北京放映時,電影局的領導都被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的信件隨後雪片式飛來。其中我駐外某使館工作人員在信中寫道:我們終於有了一部可以招待外賓的影片了。

據說小平同志在看了影片後,特地詢問導演是誰。有關部門找到張錚家,轉達了小平同志對她的問候,令張錚感到格外欣慰。

《小花》拍完後,張錚開始擔任北影厂編導室主任。在任期間,她積極選調了一批年輕導演,同時大力籌辦電視劇的拍攝組織工作,為推動新時期中國電視劇的振興做出了積極貢獻。

2007年4月,張錚在上海華東醫院病逝,享年91歲。

有人說,電影《小花》插曲《絨花》的歌詞,正是張錚一生的寫照:“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錚錚硬骨綻花開,滴滴鮮血染紅它···”

《小花》劇組在演員的挑選上,堅持一絲不苟,絕不濫竽充數。

當時爭演主角的人有好幾個,但張錚導演始終覺得陳沖的形像很合適。

原來,陳沖在謝晉導演的影片《青春》一片中扮演的啞女,給張錚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她點名要陳沖出演小花。

陳沖那年18歲,還是上海外語學院的學生。學校怕影響學習,不支持她拍片。她的外婆也怕她落下功課,想著法兒設障阻擋。

張錚導演親赴上海,耐心說服了學校和陳沖的外婆,讓陳沖如願來到劇組。

陳沖主演小花的形象獲得了大眾的認可,還獲了百花獎,為其此後從影奠定了堅實基礎。

最新的影踪顯示:2023年3月,陳沖與馮小剛主演的電影《忠犬八公》開始上映。她在片中飾演李佳珍。

在《小花》中飾演何翠姑的劉曉慶,是當時劇組從四川借來的。張錚導演看到她1976年在影片《南海長城》中的表演很是欣賞,於是選中她出演何翠姑一角。

1979年,劉曉慶一共出演了兩部電影,一部是喜劇片《瞧著一家子》,另一部就是感動了億萬觀眾的《小花》。

在片中,劉曉慶一人分飾兩角,一個是永生娘,戲份不多,另一個是何翠姑。劉曉慶為了這一角色付出了艱辛努力,特別是那場跪爬石頭台階的片段,拍攝時劉曉慶是真的跪著完成的。

晚年劉曉慶仍頻頻現身影視節目中。 2019年在第52屆休斯頓國際電影節上,她獲得組委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2020年獲得新時代國際電影節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全國十佳電影女演員獎。

2021年3月,劉曉慶加盟北京衛視藝人跨界浸入式情景喜劇秀《跨界喜劇王第五季》,擔任跨界表演嘉賓,最終獲得總冠軍。

今年1月,特邀劉曉慶主演的電視劇《折腰》開機;4月,她出演的網絡電影《奇門遁甲2》播出。

1975年,23歲的唐國強在八一廠拍攝的戰爭故事片《南海風雲》中,飾演男主角於化龍。這是唐國強的第一次登上銀幕。 1978年正式調入八一廠。

1978年接到在《小花》中扮演趙永生的任務時,唐國強身體有點發胖,與片中哥哥形像不符。為此,他用了十幾天時間刻苦鍛煉。人瘦了,皮膚黑了,達到了角色要求。

參演影片《小花》,唐國強獲得文化部青年優秀創作獎,並隨中國電影代表團首次參加戛納電影節。此後,他陸續在影片《今夜星光燦爛》中扮演男主角何戰雲,在神話故事片《孔雀公主》中飾演傣族王子。

唐國強出道時,有著他極不喜歡的“奶油小生”稱號,似乎“奶油”氣質成了他專屬標籤。但英俊的外形,也成了他在演藝圈走紅的資本。

唐國強靠著《小花》《高山下的花環》等影片等逐漸在影視圈闖出了一片天地。

九十年代《雍正王朝》中的四阿哥,讓唐國強華麗轉身,徹底拋掉了“奶油小生”稱謂。近年來,他除了是公認的“皇帝專業戶”外,還以酷似毛主席的外形,在諸多重要紅色影視劇中有著精彩的亮相。

2021年12月,唐國強獲得“全國觀眾最喜愛十佳演員”稱號。

影片《小花》基本都是在外景地實拍的,攝影棚的鏡頭不多。

為了選景,劇組編導專門曾去白洋淀考察過。張錚導演在去故事發生地桐柏山老區看景時,遇到發大水,她不顧危險在竹筏上漂了好幾天才找到靠岸的地方。

後來,影片決定在屯溪老街、安徽黃山以及湖北荊州等地拍攝。

《小花》中巷戰場面,拍攝地在屯溪老街入口處完成;

何翠姑跪抬擔架的一場戲,是在黃山“百步雲梯”拍攝的;

片中解放軍部隊攀爬城牆攻城,與國民黨軍隊拼殺的場景,是在在湖北荊州城大北門拍攝的;

片中成群的白鴿在天上飛翔的鏡頭,是在荊州中山公園拍的;還有一個監獄的鏡頭,是在勝利街拍的。因為勝利街的那個房子,早年的確是國民黨的監獄。

電影《小花》熱映後,讓全國不少觀眾進一步知曉了荊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

此後,有多個影視劇到此選景拍攝。諸如《路漫漫》《戰國鐘聲》《驚濤駭浪》等等。

1979年影片拍完後,大家都得《覓》這個名字太生澀,呼籲改一下。但是,改名並不容易,新名遲遲定不下來。

一天,劇組的同志找到著名電影評論家鐘惦棐徵求片名。剛巧,鐘惦棐家的窗台上擺了一盆小花,他觸景生情說:“不如片名就叫《小花》吧,希望它是報曉中國電影春天的一朵’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