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 ——唐淚
當《葉問5》即將開拍的消息釋放。
大概率就會想到,一定會有網絡言論的反彈。
畢竟前作“終極一戰”的聲音,言猶在耳,甄子丹也不止一次宣稱,將與“功夫片”三個字說再見。
至於將來,如何疏導這種反應,留給片方去苦惱。
另外一個問題卻頗有趣。
也就是《葉問5》,到底該叫一個什麼名字?
後綴怎麼加?
後綴當然並不是非有不可。
比如《寒戰》的續集直接就是《寒戰2》,《葉問3》也直接數字化,但也有比如《掃毒2:天地對決》、《掃毒3:人在天涯》,以及《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反貪風暴5:最終章》等名字。
不過《葉問》系列,之前有過《葉問2:宗師傳奇》以及《葉問4:完結篇》,《葉問5》可能還是加上一個後綴名比較好。
而關於這個名字,網絡上顯得創造力驚人。
隨便翻了一下,有諸如《葉問5:回魂夜》、《葉問5:穢土轉生》、《葉問5:大戰加坦傑厄》、《葉問5之羅師傅地真的很滑》、《葉問5之夫妻愛情往事》、《葉問5:死葉問大戰蠟筆小新》以及《葉問5:葉問有槍》、《葉問5:冥界篇》、《葉問5:見龍卸甲》、《葉問5:破棺而出》,還有《葉問5之混元霹靂馬家鞭》等等,各種名目,多到離譜。
但見光率最高的一個名字,是《葉問5:揭棺而起》。
看到這裡,想起來一個小說人物。
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
王重陽。
在金庸筆下,他是五絕之首。
在昔年華山論劍,奪得天下第一的名頭和《九陰真經》的掌管權。
其後在將死之前,發現歐陽鋒在終南山出沒,意欲盜取真經,遂假裝逝世,引歐陽鋒來襲,以附著先天功的一陽指,破去歐陽鋒的蛤蟆功,令其二十年不敢進入中原。
這就是一個“揭棺而起”的典型範例。
而編劇是一門學問,雖然要編出一個好劇本很有難度,但同時也非常有意思。
比如麥兆輝和莊文強在做《無間道3》的編劇時,就要去想方設法讓陳永仁復活,不管最終結果如何,整個動腦子構思的過程,二人是很享受的。
電影《葉問5》同樣是這樣,甚或這部電影所需要面對的東西更多,因為稍有不慎,很可能會引發網絡輿論的反噬。
所以其難度就更為誇張。
因為網絡輿論中,認為片方和甄子丹“食言”一事,不可輕忽。
但此前已討論過,實際上與“食言”比起來,這部《葉問5》的品質才是重中之重。
如果片方和甄子丹一起,交出一部曠世之作,那麼“食言”也好、圈錢也罷,統統都不算什麼大事,但如果當真爛片圈錢,那真的可能會萬劫不復。
而既然聊到這裡。
不如順勢認真討論一下。
在《葉問4》裡面,年邁的葉問身患癌症,抱著重疾遠渡重洋,點撥李小龍、與唐人街的中國人同仇敵愾,最終擊敗海軍陸戰隊士官,隨後返回香港,一九七二年,一代宗師因病溘然長逝。
後續的故事還能怎麼發展?
有人說拍“李小龍傳奇”,甄子丹以客串方式飾演葉問。
這種做法和自裁沒什麼區別,保管直接就會被扣上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帽子。
而“李小龍傳奇”本身又不是沒拍過。
所以這個思路肯定行不通。
此前曾言,電影或將以旁人故事為引,用補敘穿插的方式再演葉問平生點滴,將人生、哲理與傳統武術融彙為一。
這個引子,可以是李小龍,但如果顛倒主次,就沒得玩。
當然還有一個思路。
就是在葉問回到香港到去世之間這段時間裡面,去做一篇文章。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本身也是香港一個暗流湧動的時期,比如雷洛、藍江和跛豪等傳奇人物,也是活躍在那個時候,甚至還可以與廉政公署掛上勾。
正好可以用來開一個新篇。
不過如果這樣,似乎又回到了“四大探長”題材的老路上,會被抨擊題材陳舊。
也似乎很難在編劇上有什麼新意。
但電影重要的始終是故事,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本身就是一種人生的風景,遲暮之年的葉問,看遍人生四季,又有何種感悟?
辦法總比困難要多。
回到片名問題,這肯定要與劇情相關,故難以揣測。
但如果片方比較關注網絡輿論,當真敢採用《葉問5:揭棺而起》這個名字,以及編劇方向,在宣發上真的會佔盡優勢,並能激起影迷強烈的好奇心。
也不失為一個創意方向。
給電影取名字。
是一項不折不扣的技術活。
比如《無雙》本來叫《偽鈔風雲》,其間差距,雲泥之別。
所以這個問題,當真值得研究。
故靜看《葉問5》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