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強對決,僧多肉少,這就說明,除非是那種一場都不會錯過的鐵桿粉絲,大部分人都會有自己的決取捨。從這一點上來說,我還挺同情《侍神令》這部影片的。仔細想了想,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客觀來說,在情感投入與票房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定比例的情況下,《侍神令》這樣一部走著傳統東方奇幻路線的作品,確實有點可惜;客觀上,因為主角屈楚蕭的緋聞,導致了很多關於這部電影的話題都被帶偏了。
那麼,這個《侍神令》真的不值得去看嗎?答案是否定的。從袁柏雅與神樂初入魔界,到妖市兩側的種種細節,包括海先樓角斗場這樣的立體妖族世界,以及海坊主的府邸,到處都是寶貝與妖族的裝飾。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美術設計的功勞。
就像是電影中無數個以鬼赤為代表的數字人物。皮膚的質感,表情的栩栩如生,與真人角色的契合度,都是一部值得關注的電影。說到這裡,可能是因為最近幾年見過的視效大片太多了,特別是在好萊塢沒多少影響的美式爆米花,所以使得觀眾對視效的好壞判斷有了偏差:即,一部電影的優劣,取決於它的視覺效果,比如天崩地裂、爆炸聲、賽車聲等等,它的畫面自然是越大、殺傷力越大。
其實,在視覺效果的生產過程中,難度是有高低之分的:大場景比較容易,因為這個時候的場景一般都是全景拍攝,所以很多細節都很容易忽略。而最困難的,卻是最對細節的考驗最大的,數字角色。不得不說,到目前為止,《侍神令》這部電影在數字角色的製作上,絕對是做得最好的之一。
根據官網上的統計,這部影片一共有兩千三百個特效場景,其中有二十八個數字人物,其中有鬼赤、鐮鼬三兄弟等對劇情有很大影響的人物,還有山兔、獨眼小僧、鐵鼠、河童等配角,但數字人物都是惟妙惟肖的,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秒鐘,但每一個數字人物的表現都非常出色。
這其中的投入,你們也能想像得到,就拿山兔這個小小的人物來說,光是最初的形象設計,就足足有26版之多,這一切加在一起,就能看出整個製作團隊對數字角色的投入有多大。而就是這種精雕細琢的手法,讓這部影片看起來比普通的影片更加真實。不但數量眾多,而且給人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即便是在大屏幕上,也給人一種栩栩如生的感覺。
除了數字角色,《侍神令》中最大的看點就是“東方”這個詞了。所謂的“東方奇幻”之神韻,我認為大致可以歸結為幾個詞:虛虛實實,朦朦朧朧,蘊藏著意境。屏風幻境之下,開開合合,倒映出了晴明、百旎之間,紛繁複雜的愛恨情仇。換句話說,在絢爛的畫面和豐富的想像之外,這個神奇的東方世界,還包含著一種中國人所熟知的,含蓄而又深邃的感情。
歸根結底,對於這種東方奇幻來說,劇情和題材都要符合現代社會,但歸根結底,還是要回歸到最基本的視覺層面,那就是“原汁原味”和“天馬行空”。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對《侍神令》的完成程度還是很滿意的。
拍電影,是個技術活,也是個體力活。正如《侍神令》中所運用的動作捕捉技術以及數字角色的運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中國電影業的一次新的探索。這種嘗試肯定不會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會有一些缺點,還遠遠沒有達到完美的程度。但是,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背後需要電影人的執著和勇氣,也需要我們這些普通觀眾的支持。因此,你若喜歡,可以二刷三刷,或是向好友推薦;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看看。期待東方奇幻,有著驚豔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