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名字“拖後腿”的7部好劇,部部高分又好看


都說好名字值千金重要,一個好的劇名也非常。

最好的劇名是充滿了內涵,光看片名很想觀看,回看片名拍手叫絕,比如《覺醒年代》,比如《三十而已》。

或者直接用主角名字當劇名,好記又吸引人,比如《花千骨》、《甄嬛傳》。

如果想吸引觀眾,取個好片名是一定要重視的事情,這也是很多劇一再改名的原因。

但是有些劇偏偏在取名這一塊非常隨意,起的名字實在沒有讓觀眾觀看的想法,偏偏這些劇都是好劇,評分高有內涵,因為這些不用心的劇名,也耽誤了這些劇的走紅。

以下七部劇的名字就屬於被名字耽誤的好劇。

一《紅色》

《紅色》這部劇播出後獲得了9.2分的高分,也是十年來得分最高的諜戰劇,力壓《偽裝者》、《懸崖》等。

但是這部好劇並沒有爆火,很多人沒有看過這部劇,全靠觀眾的口口相傳才沒有被淹沒,這是為什麼?

原因大概就是這片子的名字取的太普通了。乍一聽,都不像一部電視劇的名字。

其實編劇也仔細思考過名字,所以曾經名字叫《血色孤島》,思索過來思索過去還是改成了《紅色》,總之編劇是個“起名廢”。

它叫《紅色》的理由無非這是一部抗戰主旋律劇,另一方面男主角徐天看不到紅色,所有紅顏色的物件在他看來都是灰色的,看到紅顏色的血會頭暈等等。

聽著也有道理,就是這名字真的沒有讓人打開的想法。

實際上這部劇是真的很好看,看完後的觀眾都說唯一的遺憾就是知道這部劇太晚了。

儘管這部劇的主演都不是當紅演員,是張魯一、週一圍、李天柱,個個演技精湛。

整部片子都是現場收音,處處都是細節,服裝、動作、拍攝手法沒有一處是敷衍糊弄的。

裡面的人物都是小人物,卻充滿了煙火氣息,每個人都是有血有肉,不是套路型的。

男主角是菜市場的會計,每日都是拎著這“新鮮的魚”和“水靈的小菜”回家和母親一起吃飯,其實卻是東方版的天洛克·徐。

弄堂裡的一草一木都讓人喜歡,裁縫鋪、補鞋鋪,還有走街串巷的餛飩攤…

劇情更是讓人欲罷不能,該死的壞蛋一個沒落,首尾設置的局讓人拍案稱奇,情節緊湊,伏筆都有回應。

看過的觀眾都說看了三遍了,還可能來上第四遍。

二《糊塗小天使》

都說這部情景劇是可以比肩《武林外傳》、《我愛我家》的一部情景劇。

但是十個人中至少有九個沒有看過這部劇,就算推薦給朋友看,第一感覺就是這是一部兒童片或者動畫片,這主要的原因還是這部劇的名字實在太讓人無語了。

名字問題真的很無解,看著像兒童劇,實際上並沒有兒童演員。

看著像《巴拉巴拉小魔仙》類,裡面確實有魔法,但是這是一部給成年看的“動畫片”,有童話有科學,有穿越有科幻,只有想不到沒有看不到。

不管這部劇的名字多麼的拉胯,也掩蓋不了這是一部好劇,評分高達9.2分。

這部劇的劇情腦洞相當之大,每集呈現出的精緻而完整的敘事結構,稱的上開局一棟樓,其他全靠編,天馬行空卻邏輯完整。

其實如果知道編劇是誰,就會知道這部劇為何以劇情出彩了,因為編劇正是王倦。

就是《舞樂傳奇》、《木府風雲》、《大宋少年志》和《慶餘年》的編劇。

再加上包括劉曉潔、吳昱翰等爆笑的演技,讓這部劇好看並不尷尬。

儘管服化道和特效透露著粗糙和年代感,拍攝手法同樣粗糙,可是看下去的觀眾都會覺得這是一部好劇,裡面的笑點和流行梗,比如女神啊,打臉啊,到現在都不過時。

只是這部劇實在太窮,再加上因為這個很累很幼稚的名字,到底還是沒有拍第二部。

那些等著第二部的觀眾心情就像沒有考到如願的分數一樣,遺憾無比。

三《毛騙》

《毛騙》剛上線的時候就沒有吸引到多少人觀看,畢竟這麼low的名字實在讓人提不起興趣。

其實為何起這個名字,編劇也沒有多想,劇情就是一些街頭小騙術,真的不是刻意求新求異才叫的這個名字。

這部劇第一季就得到8.4的高分確實讓人稱奇,每當讓人想一探究竟的時候,看到這個劇名也會讓猶豫不決,畢竟這個劇名怎麼也難以和好劇聯繫上。

數次猶豫不決,一朝因為劇荒打開後才發現這劇情真的是看不夠。

雖然看第一集的印象並不好,演員們都是殺馬特造型,服裝太普通,拍攝手法簡陋到難以想像,用粗製濫造形容真的不過分。

但是它的劇情真的太吸引人,佈局宏大,邏輯嚴謹不說,還能做到草蛇灰線,挖坑必填,這有幾部懸疑劇能做到呢。

具備了這些內核,就算劇組再窮、道具再簡陋、配音不專業都不算什麼了。

越看到最後就會覺得越不捨得,當最後小寶站在十字路口,而大家卻朝各個方向離開的畫面,多少觀眾因此淚目了。

可是就算知道這部是好劇,特別值得看,但是因為劇名真的很難以啟口向別人推薦,因為你說再看《毛騙》,別人會說你太開放。

編劇起名真的是太隨意了,都可以去榜名字爛的劇的前三了。

四《天雷一部之春花秋月》

這部劇的天雷劇名不知道嚇退多少觀眾,本來現在雷劇不斷,這部倒好,直接把天雷給掛在了最前面。

任誰都會不自覺和“雷人”聯繫在一起。看過這部劇的觀眾就是推薦給朋友都推薦不出去,看見這兩個字估計就沒興趣了,還不如把前面去掉,直接叫《春花秋月》呢。

主創人員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原因無他,就是貼合原著。

因為原著就有天雷兩個字,好吧,春花秋月應該是為了文藝一點吧。

也不是,春花就是女主名字,秋月就是男主名字,這真的讓人無語了。

這部劇的劇情實際上也很貼合劇名,真的很雷,本來就是穿越劇,劇情的設置真的是天雷滾滾。

除此之外,這部劇的製作也挺雷的,服化道相當一般,可能是天熱男女主脫妝很嚴重,卡粉,雙眼皮貼,濾鏡時有時無等等。

另外特效場景很假,群演也比較少,肉眼可見的經費不足。

好在海報做的是比較有吸引力,被海報吸引打開這部劇的,才會知道這部劇不僅僅是一部下飯劇,簡直就是從爛片中撿到寶的感覺。

男女主當時一個19歲,一個20歲,演技卻非常的自然,顏值更不用說。

露思甜美靈動人畜無害,弘毅高冷腹黑,哭戲一絕,劇情不光新穎,更是高甜不斷,因為這部劇都出來一個新詞“甜雷”。

儘管有些觀眾對這部劇的打分比較嚴苛,分數也不高,架不住觀眾真的喜歡,這才是“真香”的劇,誰能想到這樣名字的一部小網劇居然是“神仙”好劇了呢。

五《一起同過窗》

自從青春校園劇流行起來,各種各樣的校園劇佔據了市場的一席之地,其中不乏一些爆火的劇作,捧紅了不少的明星。

但是要論評分,《一起同過窗》一騎絕塵,開分就是8.8分,之後更是漲到了9.1分,這個分數很難想像時一部校園青春片的分數。

可是這麼高分的劇看過的觀眾真的不多,連導演都納悶為什麼明明口碑很好,點擊率就是不漲呢。

這肯定少不了名字太普通的原因,看看其他成功的青春片,比如那年…比如小時光…再不濟也是同桌什麼的,一看這個名字就充滿了青春的氣息。

而《一起同過窗》這個名字直白的讓人無話可說,光聽名字就讓人沒有興趣,給別人推薦也沒有人感興趣,效果非常的差,

再加上它沒有知名主演,導演也沒幾個人認識,還沒有Ip基礎,火起來也很難。

但是因為劇荒點開看的觀眾都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校園劇,毫不誇張地說可以甩其它各種電影電視網絡校園劇一萬條街。

就算這部劇沒有煽情,沒有狗血,平平淡淡就像流水賬一樣,也輕鬆獲得了2016年的最高分。

它展現出的校園生活讓沒上大學的人憧憬,讓正在上大學的人珍惜,讓告別大學的人懷念。

那些劇情簡直就是把我們普通人的經歷放在了大屏幕上,那些不知名的主演讓我們感到親切,就像熟悉的你我他。

儘管這部劇並沒有大火,在很多觀眾心中就是已經大火,是為數不多的好劇,在導演的發文下全是催更的評論。

六《閃光少女》

這部電影的名字是相當一言難盡,對於一些男觀眾來說以為是什麼姐妹閨蜜片,對於女觀眾來說會以為是幼稚青春片。

再加上山寨風格滿滿的海報,還不如網友的設計水平。

還有民樂這個題材,與當下青少年流行的文化格格不入,這難怪大多數人覺得這可能是一部爛片。

這也導致電影的排片和票房相當不理想。但是這部電影的編劇是《失戀33天》的編劇,這也保證了這部劇的劇情沒有問題,但也讓人想不通為什麼兩部電影取名會相差這麼多。

音樂首席操刀人為《歌手》和《中國最強音》音樂總監梁翹柏,又由國內一流水準的中國愛樂樂團演奏。

徐璐和彭昱暢自然流暢的表演,讓這部本來枯燥乏味的音樂題材會變得生動有趣。

在頹廢和傷痛橫行的青春片裡面,這部真的是“閃光”電影,那種不向現實低頭,不隨波逐流,怪不得周杰倫都會點名誇讚。

劇中女主角從頭到尾一個髮型,簡直就是從頭醜到尾,男主角也和帥氣不搭邊,但是這部電影演繹的才是應該有的青春。

不是顏值,不是流量撐起來的青春片。這部電影真的是見證了一個爛名字毀了一部好電影。

七《俗女養成記》

看到這個名字,很多人就會被它的名字嚇退,就不會打開這部劇看一看。

即便打開了發現這部劇的女主角是39歲的女性,也壓抑不住按下關閉鍵的手。

畢竟其他的劇就算沒有口碑,還有有高顏值的年輕明星,有甜甜的戀愛戲可以看,這部劇好像沒有什麼可以吸引人的地方,而這個名字挑中爛片的可能性更高。

其實這部劇真的要比劇名好很多,開分就高達9.1分,現在也是9.3分,秒殺絕大多數的華語片。

其實這部劇只有十集,也沒有普通人逆襲,沒有狗血,也沒有多少勵志的戲份,但是看完後你會認同這是一部寫給普通人的一部情書。

沒有煽情卻讓人又笑又哭狠狠“打”了當時因為嫌棄劇名而看不上這部劇的人的臉。

這真的是一部好劇,值得其他導演來學習。

多少有演技的中年女演員可以來出演這種劇,卻因為沒有劇本,沒有人願意把39歲的女性設置為女主角。

沒有人願意把沒有逆襲的中年女性設置為女主角,這個年齡的女星只能出演家長里短,甚至演媽媽類角色,或者扮嫩的愛情劇。

如果不是名字起的太差,看到這部劇的人會多很多。

酒香也怕巷子深,影視劇起名真的很重要,要不然好片也容易埋沒,劇方真的要多花點心思好好起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