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慶最近過得特別熱鬧。
前段時間參加盛典紅毯,和年輕人一起玩轉高速慢鏡頭;
和新晉金像獎影后劉雅瑟拍攝的《奇門遁甲2》剛上線,又忙著和人氣小花宋祖儿合作電視劇《折腰》;
她還活躍在短視頻和直播領域,在直播間裡寫書法、賣作品、盤珠子、賣手串兒……忙得不亦樂乎,且狀態昂揚。
她的抖音粉絲量遠超我們的想像
其實劉曉慶直播帶貨開始挺早,2021 年11 月,她就已經另闢蹊徑賣起了自己的字,一個“福”字賣999,四個字的賣3888,這個價格曾經引發一波群嘲。
有趣的是,同一件事,你現在會看到完全相反的評價。
有人說:這是非常體面的賺錢方式啊,比向太一臉鄙夷地喊9 塊9 好太多了。
還有人給出購買理由:字寫得不難看,還是國民女星真跡,對粉絲來說幾千塊掛在客廳裡非常不錯,比明星直播賣三無強。
但不管輿論轉了幾道彎,絲毫不影響劉曉慶的心態。有人罵,她受著,有人誇,她接著。就像她這些年常被嘲強行裝嫩,依舊能編著麻花辮、濃妝出現在鏡頭前,笑得燦爛。
劉曉慶受爭議不意外,她完全不符合網友對一個女明星優雅老去的期待。
比起退出江湖的林青霞(1954 生),她不夠灑脫;比起從不出錯的趙雅芝(1953 生),她不夠端莊;更不用提大她十多歲的吳彥姝,兩人站在一起被網友稱之為“天地之差”,高下立現。
七十歲的她依舊俗氣和張揚,但並不奇怪,因為比起衰老,劉曉慶更怕的是被時代遺忘。
劉曉慶曾經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1979 年,她主演了3 部電影,其中《小花》與《婚禮》在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得票數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
1980 年,她主演電影《神秘的大佛》,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拍攝的第一部動作片,成本只有十幾萬元人民幣,卻發行了近三百個拷貝。
全國上萬家影院場場爆滿,在門票平均二毛五的時代,票房創收1 個億。放到現在翻了200 倍、50 元一張的票價,就是驚人的200 億票房。
當時評獎是通過觀眾撕下雜誌內頁,寄回計票,這樣費事的投票方式,可謂含金量極高。劉曉慶獲得了5 次大眾百花獎,並在1987、1988、1989 年三度蟬聯最佳女演員,這個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她是各大主流媒體封面常客,9 次成為《大眾電影》封面。其中1987 年1 月該雜誌還邀請她做開年特刊,專門討論劉曉慶現象。
1983 年,她登上第一屆春晚,是唯一的女主持人,也是央視春晚第一位主持人。晚會結束,她穿過的兩套衣服立刻被仿製成“曉慶衫”,全國熱賣風靡一時。
除了主持,她還演唱了《絨花》和《盼紅軍》兩首歌,並且得到廣電特批,在春晚上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拜年。
那時,劉曉慶是全中國最風光無限的女明星,媒體評價“整個80 年代都是她的”。而她自己回憶當年的受歡迎程度說,“每次一知道又要跟我出去,我的助手馬上把皮鞋換成布鞋,不然肯定被踩爛。”
事業爬升到這個高度,劉曉慶體會到了什麼叫做“無敵最寂寞”。她曾給林青霞打電話抱怨“不明白我為什麼總在拍戲”,在80 年代最末的時候,她選擇了下海經商。
據說最高峰的時候,劉曉慶擁有二十六七家公司,涉及房地產、化妝品、廣告、影視等多個領域。但這一切都在2000 年6 月戛然而止。
稅務機關調查認定,劉曉慶總共欠稅2000 萬元左右,她因此在獄中度過了422 天。
可這樣的人生劫難,在劉曉慶身上卻看不到任何灰暗的痕跡。
在秦城監獄裡,她不僅堅持6 點起床,每天散步8000 步,還結交了追隨者。出獄之後,有“獄友”生病住院,劉曉慶還幫忙支付了醫藥費。
出獄當天,朋友們在一家餐廳為她接風洗塵,她已經重新畫好妝,打扮時髦,席間聲音依舊響亮。在跟另一個朋友的飯局上,她說“我今天吃不下,明天就多吃一點,後天再多吃一點。我一定會慢慢好起來。”
補稅和罰款讓劉曉慶欠下巨額債務,為了還債,她毫不忌諱地成為了“橫店第一漂”。不管角色大小她都接,有的甚至是只有幾句台詞的丫鬟,她也會用最契合的表情說上那一句“小姐,請喝茶”。
這種超乎常人的堅強與灑脫,也表現在她的感情生活裡。
出獄之後,她演的第一個角色是《春花開》裡的廠花,要跟比自己小很多的男孩談戀愛。她談到自己的理解,“一個女人要吸引年輕的男人,單單演她的媚是不夠的,她一定要有剛的一面,才有持久的吸引力。”
1987 年拍攝《芙蓉鎮》時,劉曉慶的對手演員是比自己小10歲的薑文。拍攝時,只要她坐在姜文的對面,姜文就能表現得很好。
兩個人很快發展出電影以外的感情,在劉曉慶的幫助下,姜文轉型導演,拍出了那部經典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寧靜那個角色,就是照著劉曉慶的模子寫的。
等到電影上映時,兩個人已經分開,默契地對往事守口如瓶。但當劉曉慶深陷囹圄,姜文託人脈、找關係,鼎力相助。
導演田沁鑫說自己對劉曉慶有一種怯怯的欣賞,“男人會被她的那個勁兒吸引,但不可持續,送她一程之後,往往就有第二個,像接力棒一樣。男人不見得真能接住她,也就是送她一程。”
男人的確接不住劉曉慶,第二任丈夫陳國軍,在離婚後曾專門寫了一本書曬兩個人的隱私。
劉曉慶非常生氣,但只說:“他靠出書掙了些錢,能掙到錢就是好的,也值了。”
多年後兩人達成和解,陳國軍在劉曉慶的新書發布會上坦誠道歉,並稱讚劉曉慶是個了不起的女性。
2014 年,劉曉慶在美國嫁給了商人王曉玉,對方是追了她20 多年的粉絲。王曉玉非常欣賞劉曉慶的豁達:“她顛覆了我所有對於女性弱點的認知,我這個男人自嘆不如。”
這個評價非常精準,劉曉慶身上既缺乏女性的柔軟與耐心,也沒有女性容易有的怯懦與脆弱。
這造就了一個與傳統女性完全不同的個體,她全身都冒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蓬勃生命力,永遠昂揚地面對生活,再大的風浪也要硬扛。
前段時間,頂級時裝雜誌《W Magazine》發布了中文版創刊號,封面是鞏俐,還有一張她和伊莎貝爾·於佩爾的同框合影,在微博被各種轉發讚美。
中法這兩位影后並肩而坐,讓我想起了劉曉慶。
鞏俐的《紅高粱》獲獎公映時,正是劉曉慶意興闌珊,另謀出路的時候。 1986 年,劉曉慶在美國舉辦個人影展,有記者問她有沒有經紀人,她回答:“什麼是經紀人?全中國十億人民都是我的經紀人。”
她剛轉身,張藝謀、陳凱歌這一批中國第五代導演就開始在國際影壇上發力,影視行業也越來越規範和市場化,劉曉慶錯過了。
於佩爾呢?劉曉慶和她其實是同齡人。
這位傳奇影后從少女演到老年,各種各樣的角色,千奇百怪的的身份,在豐富的女性題材電影裡釋放自己的魅力。
去年,柏林電影節把“終身成就獎”頒給了於佩爾
劉曉慶也還在一些影視作品裡,認真地演戲,她永遠不遲到、劇本要看十多遍。 “導演一喊停,詞不離口,本不離手”。可她能做到的,也只有這份努力了。
但是,看著短視頻裡熱鬧的劉曉慶,我還是忍不住點了個贊。
不為別的,就為她那份神奇的生命力。
她扮嫩,卻讓年輕人感嘆“不得不服”。她俗氣,卻總讓人聯想到“風華絕代”。
在生活順遂時,你會覺得她艷俗、聒噪,缺了現代人最喜歡的那一種高級清冷。
但當你受到生活的暴擊時看看她,會感染到力量和勇氣。
她有一種屬於上一輩人的能量,你會在媽媽、阿姨們身上,感受到這種“熱量感”。
走過紅,犯過錯,摔過跤,登過頂,即使在最低谷,也能重新爬起來。
不管喜不喜歡她,這種能量,才是對什麼事都興致缺缺的當代年輕人,最稀缺的東西吧。
願我們走過半生,都還能保留一份少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