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電影界熱鬧非凡。陳思誠執導的《消失的她》使得他收穫巨額票房,王寶強主演的《八角籠中》則實現了意外的好口碑反轉。另外,《封神》更是投資三十億,製作出了引人燃動的特效效果。
在暑期檔,《長安三萬里》這部國產動漫電影成為了一匹意外之黑馬,儘管其他影片都在“神仙打架”,但它卻脫穎而出。隨著口碑的不斷傳播,近20萬人為該片給予了高達8.2分的評價。
截至目前,該電影已經取得了8億的票房成績,甚至超越了其他電影,在連續多日中獲得了票房冠軍的地位,可謂是以出色的表現逆襲而來。
這部電影的主要視角是以高適為中心,通過他回憶的方式來講述他與李白之間深厚的情誼。然而,在故事的結尾,人們才會意識到,這兩個在歷史長河中閃耀的人物,實際上都是命運不如意的人。
電影結束後,大部分觀眾深受感動,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讚歎之情,紛紛將其推薦給身邊的朋友。然而,少數人卻持完全相反的觀點,認為這部電影是在貶低國人形象。那麼,這究竟是怎樣的情況呢?
01
當電影預告片公佈時,就有人對人物的建模進行了批評,認為它們太醜陋了,並且與李白的形象完全不符,他們擔心這會影響觀影體驗。
進入電影院後,令人意外的是還存在更多引人注目之處。電影中的人物比例極其不和諧,他們的腿短而身體長,甚至連腰帶都被系在襠部以下。
電影中的馬兒看起來圓滾滾的,給人一種笨重的感覺,完全不像那些輕快飛馳的駿馬,讓人們對它是否能夠跑得動產生懷疑。
李白,一個曾經在大家心中風流倜儻的形象,如今卻被塑造成了與此相反的彆扭形象,必然會引起眾多人的不滿,甚至有人感到難以忍受。
有些人甚至質疑片方刻意將李白描繪成這種“侏儒症”的形象,以嘲諷國人腿短之說,並將其提升到了國家層面。
這樣說實在是有點過於冤枉了。
審美觀念在不同時代會有差異。
電影中人物身材矮小而腿部不太長的形象,的確是電影創作團隊有意為之,但絕非源於無根據的推測。
製作團隊用心之處不僅僅是恰好體現在這裡,他們還特地進行了博物館考察,決定將唐俑作為電影人物的參考形象。
唐朝時期的人們推崇武力,認為擁有高大的上半身會讓他們看起來更加強壯雄偉,這被視為一種美的標準。電影通過再現他們上長下短的形象,實際上展示了對歷史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因此,在博物館裡,可以找到電影中很多形象的原型。
根據電影製作團隊的介紹,唐朝時期的陶俑身材高達五倍人類身高的現像已經不再令人驚訝,甚至有些唐俑的身高比例被誇張到只有四分之一。
為了還原唐俑的真實形象,電影中的角色將腰帶係得較低。
導演認為,強調上半身能更好地展示出大唐帝國的自信和魅力,而這種健壯與豐盈的美態則更能彰顯大唐盛世的繁榮興旺。
製作團隊並非隨心所欲、胡亂設計,裡面的圓滾滾的馬兒是參考唐三彩而來。
甚至連起初被人嘲笑外貌不美的李白,也能夠從傳統繪畫中尋覓到一些與其相似之處。
這部用心創作的電影,卻遭受了一些人的猜測和質疑,實在是無緣無故的冤屈。
現在,我們對這些人物形象的看法變得奇怪、醜陋和不自然,實際上是因為隨著時代的演變,主流審美觀念發生了轉變。
唐代是以胖為美的,盛唐時期興起了“環肥之美”的潮流。這種豐腴、富麗、雍容華貴的形象貫穿於唐代各種藝術作品,如繪畫和雕塑等。我們都對此有所了解。
然而,在盛唐之前,人們推崇的是纖細、婀娜多姿的體態,甚至在初唐時期,人們仍然延續了前代的風尚。例如,“纖腰弄明月”和“小腰麗女奪人奇”等詩句都表明當時纖細被視為美的標準。
時尚和審美都是周期性的,社會對“白幼瘦”審美的追求是否意味著它一定是美的?大眼睛和長腿是否真的就代表美麗?如果我們能夠倒過來看待,盛唐時期的人也許會認為我們很不好看。
02
國產動漫《長安三萬里》並非第一部備受爭議的作品,而且有很大可能不會是最後一部。
《中國奇譚》這部動畫短片在今年年初推出時就引起了轟動,由八個獨立的小故事組成。截至目前,該片已經獲得了20多萬人的評分,保持著高達8.7的評分。
想不到,這部備受讚譽的動畫作品竟然引發了廣泛爭議。有些家長希望將孩子置於庇護之下,堅決反對這種諷刺現實的動畫,認為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有著不利的影響,並紛紛進行了舉報。
受到眾多愛國者的批評,他們認為《中國奇譚》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小故事《林林》在崇洋媚外,因為其中的主人公林林被描繪成具有醜化國人形象的“瞇瞇眼”。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主人公那雙上翹的眼角和狹長的眼睛,恰恰符合古典審美中的丹鳳眼的特徵。
《雄獅少年》作為一部更早之前上映的電影,它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和兩極分化的評價。這是因為電影中的人物形象與其他電影中的人物造型大相徑庭。主角的特點包括瞇瞇眼、塌鼻子和寬眼距。
引起了眾多爭議的是這麼多不利的元素堆砌在一起,再加上“瞇瞇眼”在攝影廣告上多次引發軒然大波。
因此,許多人認為這是有意詆毀和污衊國人形象的行為。
《雄獅少年》的導演團隊表示,他們採用這種不太美觀的設計,並非僅僅為了突破網紅臉和日本動漫審美對中國審美的主導地位,還想傳達出一種對文化自信的態度。畢竟,電視上大多數人物都是擁有一雙大眼睛,這種雷同並不能代表真正的文化特色。
因此,一些網友也贊同這種觀點,認為堅持對大眼睛和高鼻樑的審美標準是一種獨斷的“審美霸凌”,反而顯示了個人內心的自卑感。
另外,還有網友指出,他們認為這個人物形象單純地醜陋,是一個失敗的藝術作品,完全不需要討論什麼全新的審美之類的話題。
儘管《雄獅少年》一直備受爭議,但仍然贏得了大多數人的認可,共有48萬人給予高達8.3分的評價。
也有很多上過網的觀眾認為,引發這場爭議的人中有許多從未看過電影的人。如果他們看了就會明白,雄獅並不在乎眼睛的大小,一部展現時代精神的電影不應該陷入侮辱華人的泥潭中。
實際上,並非不能對國漫進行批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觀,如果覺得不符合個人審美,適當地表達批評也是正常的。畢竟這些作品本來就是為大眾所創作,考慮到大眾的審美和接受大眾的批評是必要的。
然而,我們同樣需要為文藝作品保留創作的自由。那些輕易給作品貼上標籤,甚至把討論提升到醜化、辱華的層面的言論,應該謹慎行事,不要讓國產動漫的創作者感到失望。
希望國產動漫能夠綻放光彩,並不斷取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