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禮讚|“海絲傳琴”鋼琴協奏曲世界首演音樂會在絲路中心奏響


琴聲似水,時而悠揚、時而奔放;

十指跳躍,旋律從琴鍵流淌,燦若朝霞,直抵心靈深處……

7月22日晚,“海絲傳琴”鋼琴協奏曲世界首演音樂會在廊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歌劇廳圓滿舉行。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柬埔寨、文萊、菲律賓、泰國、緬甸、越南、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哈薩克斯坦、西班牙、烏茲別克斯坦多國駐華使節和代表團,中國—東盟中心、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處等國際組織代表出席了此次音樂會。

本場音樂會由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總裁、馬來西亞華裔鋼琴家克勞迪婭·楊擔任出品人及首演音樂會鋼琴家,由中國著名指揮家、中國愛樂樂團常任指揮夏小湯擔任指揮與中國交響樂團共同演繹。 “海絲傳琴”鋼琴協奏曲充分錶達了中國與東盟山水相連、人文相通、友誼長青的深情厚誼,歌頌了各國人民攜手共創美好生活、以文化交流推動區域繁榮的真摯情感。

“海絲傳琴”鋼琴協奏曲共分五個樂章:第一樂章:中國《山歌好比春江水》-新加坡《丹絨海角》- 越南《浮萍流雲》 ,第二樂章:文萊《吉頻舞曲》- 老撾《佔芭花》 ,第三樂章:柬埔寨《貓頭鷹》-菲律賓《高腳屋》《深情》- 泰國《水燈節》 ,第四樂章:緬甸《海鷗》 ,第五樂章:馬來西亞《童謠》-印度尼西亞《母親的話語》。此場音樂會奧地利小提琴演奏家提莫·梅爾尼克作為特邀嘉賓為觀眾帶來了弗朗茲·韋克斯曼的《”卡門幻想曲”》和雷振邦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中國交響樂團在夏小湯的執棒下,精彩演繹了門德爾鬆的《芬格爾岩洞序曲》,劉鐵山、茅沅的《瑤族舞曲》,勃拉姆斯的第一和第五號匈牙利舞曲。

由新繹文化出品,克勞迪婭·楊與匈牙利作曲家久洛·費凱特於2014年共同創作《紅樓夢鋼琴協奏曲》,與俄羅斯作曲家瓦西里耶夫於2018年共同創作《中國十二首民歌鋼琴幻想曲》並成功在海內外舉行巡演後,全新的藝術展現形式收穫無數國際的讚譽。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以藝術的創新推動文明互鑑、民心相通也成為絲路中心委約創作的方向。

2022年初,由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委約,克勞迪婭·楊創意,邀請英國著名作曲家JOHN LENEHAN 執筆進行了根據中國和東盟十國著名民歌改編的鋼琴和交響樂作品“海絲傳琴”鋼琴協奏曲。作品充分錶達了中國與東盟山水相連、人文相通、友誼長青的深情厚誼,歌頌了各國人民攜手共創美好生活、以文化交流推動區域繁榮的真摯情感。

2023年是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十週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發展面臨新的契機。在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過程中,文化交流發揮著重要的紐帶作用。文化具有獨特性和多樣性,全方位、寬領域的文化交流互鑑,能更好地促進各國人民的相知相親、民心相通,推動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穩定和繁榮。

八音合奏,終和且平。共建“一帶一路”,不是一場獨奏,而是一場盛大的交響;五色交輝,相得益彰,美妙的音樂是文明交流的紐帶,傳遞友誼、表達真誠,讓世界互鑑共享。

未來,絲路中心將繼續以藝術創新推動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合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做出更多新的貢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