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的胸比妲己大,新《封神》離譜?


《封神1》好看。找塊IMAX屏觀影,感覺更好。

這個“好看”既是對國產大製作的支持,也有對費翔、李雪健等老戲骨的肯定。單論電影質量,經典談不上、爛片更談不上,屬於入股不虧不賺,看完挺爽的7分電影,後面兩部還是值得期待。

別的不談,首先選角就很成功。完全放棄了當紅流量明星,新人與老戲骨撐起了這部史詩巨制。

新人是從15000名應徵者里海選出來的,經過大量訓練,最終呈現出上古士兵“大而不油”的健美感。

第一部裡的核心角色紂王殷壽,出人意料地選擇了老男神費翔,拍《封神》的時候已經57歲。

面對海選出來、封閉訓練的小哥哥,費帥表示壓力巨大,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為電影做準備,每天凌晨3點起來健身,果然看完電影觀眾驚呼紂王的胸比妲己大。

配合電影的“弒父主題”,商周神話的神秘寓意與人神交錯的力量感,被導演盤活了。

作為反派,紂王這個角色不好演。他既是質子的偶像,又是妲己共浴的男人;既霸氣外露又陰險狠毒,還得有那麼幾分情色。

導演與時俱進地對原著進行了改編。把妲己勾引紂王、禍害蒼生,改成了紂王利用妲己達到自己的權謀目的。過濾“紅顏禍水論”的糟粕,這個改編很贊,但也提高了紂王的表演門檻。

至少意味著這一版的紂王絕對不能像傅藝偉版“封神”那樣,躺在希臘裝修風格的大澡堂里當傻白甜老Baby。

他必須是個精明的老男人——又色又精的那種。

換個人演,搞不好全盤皆爹,一個油王毀一部電影。

但費翔靠挺拔的身材、出眾的顏值與壓迫感極強的台詞功底給撐住了。只有這樣的紂王,勸子殺父、為妲己擊鼓、被妲己舔舐胸肌才是可信與成立的。與其他演員來源於現實、歸於神話不同,費翔演的紂王,源於神話又歸於神話。

《史記》對紂王的記載,翻譯成白話就是高大威猛、體力過人、能言善辯;還有《荀子》記載紂王“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高大俊美,費翔老師可不就是紂王本王嘛。

看豆瓣評論,很多觀眾是第一次知道費翔會演戲,對他能接住李雪健老師的戲表示驚訝。其實咱們費帥是以演員身份出道的,1990年就開始在百老匯演音樂劇,競爭上崗成為《西貢小姐》的原班底人馬。

嗓子、體力、表演功底甚至包括對藝術的敬畏,都是一場場演出打磨出來的。

費翔21歲出道參演的第一部劇是台視的單元劇《十一個女人》。製片人張艾嘉,導演是張姐的男友楊德昌,費翔屬於張姐一手發掘。

在泛黃的老照片裡,英姿挺拔的費翔把其他明星秒成了路人,站在他左前方的是當打之年的文藝女神張艾嘉。

回顧中國台灣的演藝發展史,張艾嘉是一個無法繞過的名字。

她比費翔年長7歲,娛樂圈的緋聞男友拉起手差不多可以繞島半圈。她發掘了顏值驚為天人的費翔,為啥沒近水樓台,是張姐姐只愛才不貪色嗎?應該只是時機不對,彼此沒有碰到空窗期。

費翔出現的時候,張姐身邊鶯鶯燕燕簡直忙不過來。頭幾年她正狂熱地追求台灣演藝圈另一位大帥比劉文正。

張艾嘉被劉文正迷得神魂顛倒,劉文正卻以“張姐太美,無法給人安全感”為由始終局外觀望。

同期羅大佑瘋狂追求張姐,截和成功。

不過張姐後來選擇了更醜的才子楊德昌。

送瓦斯罐的小李則是另外一個故事,男主人公依然貌不驚人。不知是不是追求劉文正的失敗,讓張姐產生了自己跟帥哥八字不合的錯覺。

之所以提到這一段,是因為斗轉星移,張姐當年苦追而不得的劉文正,與她一手發掘的費翔前後腳離開台灣去了美國,後來更被傳聞同居。

這張無比養眼但明顯是移花接木的照片,寄託著公眾對於兩個不婚不育帥哥的意難平。

至於他們到底在沒在一起,我始終覺得證據不足不必猜。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費翔倒是親口說過,好的婚姻是人生的福報,但不一定每個人都適合。

公眾面對不婚不育的美人兒總喜歡說一句“浪費了好基因”,但其實大多數帥哥美女都只是中了基因的彩票。

父母輩未必有超凡的顏值,子女更不一定將其發揚光大。這方面的案例實在太多,不信大家可以去搜搜鐘鎮濤、章小蕙的兒子。

▲費翔父母

近幾年費翔定居英國,與兩隻愛貓作伴,有時候也會在社交媒體上流露出孤單寂寞。

這種情緒其實跟結沒結婚沒啥關係,唯一的關係可能就是如果你結婚了,就不敢再說自己孤單寂寞,尤其公眾人物,容易被別人懷疑婚變。

出道多年,費帥唯一承認的正牌女友是同樣“活到老、美到老”的葉倩文。

二十郎當的年輕人,費翔由美國返台、葉倩文則從加拿大回國,兩人無比登對地在一起了。

唱片公司順勢撮合,合唱情歌簡直眼波里流蜜。

費翔上節目,當著全台灣觀眾的面說“葉倩文是我的”,葉倩文則在八卦媒體問“有別的女星正在追求費翔,你準備如何應對”時,回答“葉倩文還需要跟別的女人搶麼”。

當時的葉倩文風格非常“鬼妹”,穿短褲出門因為布料太少被交警攔下,警察叔叔告訴她“穿得挺好下次別穿了”。

當時的費媽媽剛經歷痛失愛女(費翔的姐姐25歲因病離世)、離婚的雙重打擊,對這個兒子看得比命還重。覺得葉倩文性格奔放貪玩、事業沒什麼長進,配不上費翔。兩人每次約會費媽都拉臉,葉倩文哪受過這種委屈,拍屁股走人去香港發展了。

40年後兩人各有歸宿,並且都成了藝壇常青樹。灑脫如葉倩文,人生如她所唱的這首歌——

費翔也早就參透了每個人終究要走自己的路,而他的這條路,婚姻之門老早就關上了。至於為什麼關上,費翔說是“沒緣分”,大家當然各有各的猜測,好在不結婚又不犯法,wuli費帥的生活精彩著呢。

除了葉倩文,費翔還跟胡因夢、楊瀾、朱樺傳過緋聞。胡因夢是費翔媽媽的朋友,幫小朋友出道造點新聞的可能性比較大;楊瀾告過傳謠的人,贏了;至於朱樺,如今她的百度詞條上的確有費翔的名字,關係為“搭檔”。

▲費翔與胡因夢

出道四十多年,費翔的影視劇角色不多,屬於“成也外型、敗也外型”。身高191cm、混血神顏,適合他的角色實在太少。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瓊瑤阿姨的電影封筆之作《昨夜之燈》。鄭少秋擔任男一,費翔演男二唐萬里。雖然香帥年輕時風流倜儻,但因為男二是費翔,讓人完全沒辦法信服為啥女主要捨棄男二,一心向死——男主有先天性疾病,最後一激動ga了。

到拍電視劇《白色巨塔》的時候,情節需要言承旭被綠。當時製作人想了很久,誰能蓋過顏顛時期的言承旭,讓女主拋棄他的選擇變得合理。想來想去,受《昨夜之燈》的啟發,打出的那張王牌正是費翔。

當時費翔已經46歲,不僅把24歲的張鈞甯迷得神魂顛倒,而且讓言承旭的粉絲心服口服。看之前:誰能比我道明寺更帥更霸氣;看之後:費翔啊,那沒事了。

費翔為內地觀眾熟知的身份是歌手。 1987年,春晚舞台上的一把火與一片雲,燒紅了費翔,也燒紅了萬千少女的臉龐。

中國大地春潮湧動,第一代追星女孩一半想要嫁給費翔,一半選擇許文強(周潤發版《上海灘》);還忙中偷閒琢磨一下唐國強跟蔡國慶孰美。

你就像那冬天裡的一把火

熊熊火焰溫暖了我的心窩

每次當你悄悄走進我身邊

火光照亮了我

費翔當年這個扭垮的舞步搭配歌詞服用,即使放在今天也讓人渾身燥熱。

1987年,距離港台音樂還被稱為靡靡之音的日子過去不久,這陣仗沒幾個人見過。

那時候春晚是直播,費翔一出來,導演鄧在軍就接到領導的電話,要求不能切全景,不要讓觀眾看到跳舞。切換導演也是位女同志,正看得入迷,說“挺好的,幹嘛不跳啊”,於是兩個猛女姐姐聯手創造了歷史,可惜很快領導又打電話,說再切全景就要處分鄧在軍。

那時候我年紀小,震驚之餘有種沒看夠的感覺,現在終於知道為啥了。

春晚之後,費翔在內地連開65場巡演,成為第一代頂流。 1990年,他決定去美國百老匯發展,暫時淡出了中國觀眾的視線。

2015年,55歲的費翔出現在中秋晚會的舞台上,一曲《月光海》唱得人心尖顫抖。視頻放在下面,姐妹們一定要聽。

神顏是費翔的基本盤。

長得好看的人天生贏在起跑線上,而費翔的好看更是超越了很多好看的人。

不僅臉長得無懈可擊,更重要的是身材。在娛樂圈,臉好看的男明星不罕見,罕見的是達到191cm的身高、黃金比例的身材,並且常年保持低體脂率。

▲中年費翔在百老匯演出的抓拍

見過費翔本人的圈內導演張小涪這樣描述他的美:

他一米九的身高是那樣出眾,挑動周圍人的神經,那張白的臉,那抹深的眉,那雙眼睛深邃如星曜,他一顰一笑牽引著空氣的顫動,美到令人窒息……

那次空氣的震顫,微塵因為一個人的美而帶來的流光溢彩,長久地留在我的心中。十多年未曾忘卻,以至有任何人問我見過的最美的明星,我都會毫不猶豫地說費翔。

好看是有些藝人的全部,但它只是費翔的基本盤。

費翔在國內成名後選擇去百老匯發展,開始是坐冷板凳的。競爭上崗,一年後才獲得參演《西貢小姐》的資格,成為班底演員。之後的每次表演機會都是靠嗓音、體力、藝術表現力拼出來的,不能假唱,不能過度修音,也沒辦法美顏、摳圖、用替身。

2001年的《野花》專輯,收錄了一首費翔跟朱樺合唱的《天亮再回去》。前面的幾句旁白,我反复傾聽後想來想去,還是那句網絡俗語最貼切:耳朵聽了會懷孕。

視頻在這兒,一定要聽哦!

費翔的嗓音條件非常好,隨著歲月流逝並沒有被折損很多,可見上天給他的禮物,他用自律守住了。

很多時候,圈外人知道的都是別人想讓你知道的,只有圈內人彼此之間知根知底。評價一個藝人,不僅看圈外人的喜好,更要看圈內人怎麼看待。

《封神》裡姜王后的飾演者、德藝雙馨的女神袁泉稱費翔是自己“長這麼大唯一的偶像”。

同樣走國際路線的李宇春在“白玉蘭”頒獎晚會上遇到費翔,現場追星成功。

在那場晚會上,87年春晚導演鄧在軍跟大家一起合唱費翔的成名曲《故鄉的雲》,費帥全程謙卑地為鄧姐舉話筒,一句沒唱,把舞台讓給更多的人。

《封神1》選擇40年不塌房的初代頂流費翔扛一番男主,可以說是影片與觀眾的雙贏。

一方面62歲的男神能打,一出場就收割了大量年輕粉絲,各城市的路演跑下來,網絡上都是喊帥喊老公的姑娘。在這個流量明星塌房季,合理地填補了追星女孩的心理空白,為電影造勢。

另一方面他帶來的回憶殺,神奇地將兩代甚至三代人的審美統一起來。甚至有些姑娘首次在成年後跟媽媽達成了審美和解,如夢初醒地發現原來媽媽也年輕過。

媽媽的審美並沒有過時,甚至媽媽年輕時的“虎狼之詞”比現在的追星女孩更狂野。

更厲害的是,母親的偶像陪伴了她人生的四季,而自己的偶像能否如此?難說。難怪有姑娘自嘲,我的偶像在踩縫紉機,我媽的偶像卻在霸氣露胸肌。

一部史詩電影,一個追星回憶殺;兵器是冷的,記憶是暖的。

這世間的妙人,遠遠地站在那裡,如青春午後的一抹祥雲,將白衣少年的匆匆而過,幻化為永恆的記憶。

人間的美好,不僅在於我們牢牢抓住的命運,更有隨波逐流的邂逅——他不屬於你,卻又完全屬於你;那些大眾共有的縹緲記憶,是每個人都可以隨時拿出來回味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