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奇案專欄時間。
眾所周知,台灣省很會拍靈異題材。
去年,「晦氣」的《咒》刷爆全網。
21年前的《雙瞳》,至今穩居華語恐怖片的巔峰。
近期,台劇《不良執念清除師》又大爆。
不少人都被劇中紅絲線的設定吸引。
執念被具象化為一根根紅色的絲線。
使人真切體會到「被愛的事物會掙扎著長出血肉」。
實際上,這一設定也曾出現在一部台灣靈異片中。
它出自《雙瞳》的編劇蘇照彬之手,班底豪華,噱頭不少。
被很多人視為最被低估的恐怖片。
本期奇案放映室,不妨一起看看它。
17年過去了,它也該翻紅了——
《詭絲》
卡司陣容相當豪華。
主演男神張震。
以及,憑《東京愛情故事》《白色巨塔》走紅的日本頂級男星江口洋介。
配角也都是大家熟悉的明星,大S、陳柏霖、林嘉欣、張鈞甯……
影片耗資高達2億台幣,打破當年台灣影史的投資紀錄。
金馬五項大獎提名,一項獲獎。
還是首部殺入戛納電影節的中國台灣恐怖片。
故事設定本身也很吸睛。
沒有重複《雙瞳》裡的宗教元素,而是轉而以科學打底。
導演蘇照彬稱,靈感源於一則真實新聞。
一個日本科學家用特殊材料發明了夢潔海綿,可以將電磁波停留在裡面。
搜狐娛樂採訪
江口洋介飾演的日本科學家橋本正以此為原型。
他手中的海綿體能夠通過抓捕周圍一切波長的電磁波,實現反重力,漂浮於空。
一般而言,人們都用科學知識否認鬼魂的存在。
這部影片偏要用科學證實鬼魂的存在。
鬼也被認為有和電磁波一樣,能被夢潔海綿吸收的能量。
因此借助海綿,人們能看到魂魄的存在。
片中有幾幕魂魄顯形的名場面。
鬼拿蘋果,拿走的也是蘋果的虛體。
人剛去世時,拖動其身體,魂魄會滯留在死的瞬間。
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先得從一樁離奇案件說起。
一個外國攝影師,死於台北一個老舊居民樓裡。
死因是心臟麻痺。
但警方沒給出任何結果,卻以輻射污染為由,清空了整棟樓。
顯然,案件被上頭壓下去了。
因為,這與一個日本政府資助的科研項目有關。
科學家橋本領導的科研小組用上文所說的「海綿」捕捉到了世界上第一個鬼。
攝影師的死,大概也是因為拍到了鬼。
經過多日觀察,人們發現這個鬼很不一樣。
他不是一般恐怖片中面目猙獰、會發出可怖聲音的鬼。
他看不到、聽不到,也不會發聲。
外表就是一個普通小男孩。
總是蹲在角落,偶爾做出像開門、拿蘋果、看窗外等動作。
看起來沒有任何攻擊性。
警察(張震飾演)覺得奇怪,那攝影師怎麼可能被嚇死呢?
驗屍後他發現,屍體外表完好無損,心臟上卻有幾道手印。
也就是說,鬼可以穿透人的身體,捏停人的心臟。
但他看不見也聽不見,如何能準確地掐中一個人的心臟?
什麼情況下會被觸發攻擊性呢?
大S飾演的研究員,很快以身試險。
她本想偷走小鬼,獨吞研究成果,結果卻當場暴斃。
也證實了一點,一旦和鬼四目對視,就會被看到。
當鬼接觸人的身體時,會變成半實體化,能輕而易舉地殺死一個人。
做如此危險的研究,橋本的目的是為了探究男孩的死因,了解鬼魂形成的原因。
這該從何入手呢?
他們做了個讓人驚訝的決定——
將鬼放出房間,任由他跑動。
因為他現在的行動基本上是重複生前的活動。
協助調查的警察,一路跟著他。
發現他完全是在有目的地行動。
他穿過巷子,走到車站,等一輛特定的公交。
乘公交到了一個學校時,天已經黑了。
學校裡空無一人。
但鬼男孩卻走進一間教室,開始「無實物表演」。
他像模像樣地翻書、讀書、還舉手上台回答問題。
之後,他走出教室。
在走廊欄杆旁立了半晌。
突然間,他沒有半點遲疑地爬上欄杆,跳下了樓。
但跳樓自殺也不是他的死因。
據學校老師透露,因為樓層不高,男孩當時還活著,他的媽媽也第一時間出現了。
但媽媽卻沒有帶他去醫院,而是伸手試圖掐死他。
這一舉動被在場的學校老師攔了下來,但之後,被送入醫院的男孩又失踪了。
人們懷疑,他的媽媽帶走了他,害死了他。
這一點最終被證實了,在男孩媽媽常去的山上,人們挖出了男孩的屍體。
那又是如何變成鬼的呢?
橋本做出猜想。
一是足夠的恨意,凝結成一股強烈的能量。
二是特殊的死亡地點。
他被埋的地方,是輻射中心磁場的交叉點。
因此,他才能變成鬼魂,被海綿所捕捉。
真相揭露後,橋本的陰謀也暴露了。
實際上,自始至終,他研究鬼只有一個目的——成為鬼。
他是一個極度厭世的科學家。
從小因為患有糖尿病,一隻腿殘疾,而今另一隻腿也保不住了。
最初研究反重力,就是幻想能自由行走。
他對生命全無眷戀,一找到鬼魂形成原因,立馬實操起來。
但,警察卻覺得,事情沒這麼簡單。
還有謎團沒有解開。
所有接觸過鬼的人,身邊都會出現詭異的絲線。
絲線出現不久,他們就接連死亡。
一個研究員吃牛肉麵時,都會被碗裡伸出的一隻手掐死。
警察找到男孩的媽媽,才發現問題所在。
男孩的媽媽剛剛去世,也化成了鬼。
但醫生表示,她「早就死過一次了」。
她曾在地震時被壓在地下16天,居然存活了下來。
實際上,就是死去的男孩在替母親做心臟按摩。
母子之間存在一根根絲線。
所有阻礙在絲線之間的,都會被無情殺害。
橋本誤解了一件事。
男孩變成不散的鬼魂,不是因為仇恨的怨念,而是因為愛。
男孩患有罕見疾病,身上長了很多腫瘤,一直受欺負。
母親見兒子墜樓,也不忍心看他再受苦,狠心掐死了他。
早熟的男孩理解母親的用意,死後反而牽掛著母親。
影片道出了中國式親情沉重的一面。
母親以愛的名義,殺死了兒子,自己卻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兒子死後,又因為放心不下母親,上演著尋母的循環人生,將母親也逼成了殺人的惡鬼。
明明互相牽掛,卻又彼此傷害。
另一條故事線上,還有一個相互對照的故事。
警察的母親患重病,只能用機器維持呼吸。
他不顧醫生放棄治療的建議,堅決要保住母親生命。
為治好母親,他為母親簽下高風險的手術。
手術失敗了。
剛去世的前兩天,母親的魂魄也遲遲沒有散去。
他以為母親在怪自己,但實際上母親是在掛念他的情緒。
一個是因為愛殺死對方,一個是因為愛不願讓對方死。
現實中,很多相互束縛的親情關係,正是直到死亡才獲得解脫。
幾年前有一則新聞,一位83歲的母親用安眠藥毒死了46歲的親兒子。
只因兒子是個有智力障礙的殘疾人,她照顧了兒子一輩子,意識到自己時日不多,也不願兒子受苦,乾脆替他了結。
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愛也難免會成為負擔。
像親情綁架話題、老年人的安樂死問題,一直都有爭議。
也因此片中明顯為杜撰的靈異故事,反而能激起我們的共鳴。
說起來,打親情牌的恐怖片不少。
但很多都是恐怖故事中硬塞幾場煽情戲。
比如,2019年的《碟仙》,講述黃奕飾演的單身母親,如何勇敢救出被鬼纏身的女兒。
全片堆砌了各種經典恐怖元素,母女羈絆卻更像是推動情節發展的工具。
這部影片的精彩之處就在於反其道而行。
完全以母子情架構情節。
運用靈異元素,將糾葛的母子關係無限延展下去,頗有佛教輪迴的宿命意味。
沒有jump scare的恐怖,更多是通過反常識的設定製造反轉。
像《第六感》一樣,將愛作為終極懸念。
人們錯以為鬼魂都是怨靈,卻不曾想鬼恰恰是因為足夠多情才能留在人間。
片尾,鬼手伸進警察體內,將他的心臟捏停。
人們以為警察邁不過這鬼門關了,卻沒料又來一隻小手,讓他的心臟重新跳動起來。
當然,這部電影的格局並未限於對親情關係的謳歌。
它也延續了《雙瞳》中的個人救贖的主題。
人的情感關係雖然複雜混沌,但要解決總能找到出口。
所以結尾,母子相聚後,停止了殺人。
警察看到母親的鬼魂還在廚房操勞,理解了她的心意後,母親的魂魄消散。
難解的不是人與人的現實關係,而是逃避現實後的虛無。
《雙瞳》裡,人們困於愛恨之苦,追求修道成仙。
這部片中,科學家橋本無法接受自己殘疾的身體,放棄與他人的溝通,企圖以「科學」為武器得解脫。
無論宗教還是科學,一旦被惰性地當作解決全部人生問題的鑰匙,就注定結局是悲劇。
影片被刪掉的暗黑結局是,橋本帶著恨意在磁場中自殺後,以為自己能像男孩一樣獲得自由,結果發現被困在了自殺的瞬間。
他不論去哪裡,都重複著自殺的動作。
用虛構的情節捕捉真實的恐懼。
這也是導演為什麼能講好靈異故事的原因。
他不否認異度空間的存在,卻也無意用人造的恐懼感緩解、轉移現實焦慮。
反而不斷用恐怖的觸手,為人類之愛賦形。
保留人們對未知的想像餘地,也撕開了現實鮮活的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