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音樂風浪榜十年盛典會上,評委會主席那英曾對刀郎的歌曲做過犀利的點評,她態度堅決地說:“刀郎的歌,沒有音樂性,沒有審美感,我拒絕他成為十佳歌手。”
這些點評讓草根歌手刀郎頓時失去了當選“十佳影響力歌手”的機會。
2004年,刀郎以一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火遍大江南北,緊接著,他的《情人》、《衝動的懲罰》等歌曲也迅速躥紅,一時之間,刀郎名聲大噪風頭無兩。
此後多年,刀郎勤耕創作,不斷推出專輯如《喀什噶爾胡楊》、《謝謝你》、《披著羊皮的狼》、《刀郎Ⅲ》等新作,一腔熱情向華語樂壇進軍。
然而在銷量、傳唱度都碾壓其他歌手的情況下,得知那英將自己一腳踢出了“十佳歌手”榜單後,刀郎不發一言,只在眾人的議論紛紛中,默默選擇隱退江湖。
其實當時不止那英不認可刀郎的音樂,汪峰也說刀郎的成功全拜媒體所賜,如果沒有惡炒,刀郎根本不會有如今的虛假繁榮。
楊坤更狠,在回答記者怎麼看待刀郎的音樂時,他不屑一顧地反問:“他有音樂嗎?你認為他那是音樂嗎?”
在那英、汪峰、楊坤等樂壇大咖無情的打擊下,面對非議重重的歌壇,刀郎即使有譚詠麟這樣的香港大佬助力也終究是寸步難行,他只有抽身而退成為幕後製作人。
此後多年,刀郎回歸平淡,結婚生子養家,過上了普普通通的生活。
可是就在大家以為他輝煌不再,差點把他忘掉的時候,7月20日凌晨,沉寂歌壇十年之久的刀郎又推出了一首新歌。
這首歌一經面世便受到刀迷們的關注,同時也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因為這首歌的立意非同尋常,它是以聊齋中的《羅剎海市》為背景。
《羅剎海市》故事中講述英俊少年馬驥誤入到一個叫羅剎海的小國家,這個國家以醜為美,長得越醜職位越高越能享受榮華富貴,完全是一個黑白顛倒的世界,作者蒲松齡巧藉故事指桑罵槐,旁敲側擊揭露社會現實。
刀郎把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背景借鑒到他的新歌曲中,並杜撰了一個叫“苟苟營”的地方和一隻叫“馬戶”的驢和一隻叫“又鳥”的雞。
至於馬驥、馬戶和又鳥之間發生了什麼奇幻故事,建議大家還是去聽他唱,因為這首新歌韻味十足意境深遠,只是歌詞內容頗受爭議。
歌詞很長,438個字,翻來覆去地說那馬戶驢又鳥雞,唱得跟繞口令似的,如果仔細找,稍微有點文化的人,還會從中找到一些藏頭去尾的成語,比如“一丘之貉”、“狗苟蠅營”、“牝雞司晨”、“黃蜂尾上針”、“顛倒黑白”、“豬狗不如”。
如果想像力豐富的人,還會在歌詞“未曾開言先轉腚”中受到啟發,聯繫到某檔節目中很火的畫面。
此歌一出,立即引來網友熱議,有人說刀郎好像在罵人,又好像沒罵,因為找不到他罵人的證據。
有人說這首歌藝術成份非同尋常,看似處處講奇,實則句句寫實,文人墨客罵人從不顯山露水,刀郎他就是當代樂壇魯迅,
新創的音樂不但曲風新奇,歌詞犀利,整體感覺還十分驚艷,令唱者蕩氣迴腸,聽者回味無窮,精彩至極,這樣的音樂才是音樂,值得點一萬個贊致敬他。
十年磨一劍,一朝露鋒芒,刀郎的作品,雖然風格突變,但依然可以驚艷歌壇。
當然,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刀郎是在針對誰,以他的才華能做到默默沉澱,笑對歌壇風雲變化十年之久,也算是個心胸開闊的正人君子。
為了不引起世人的誤會,歌詞的最後一句,他還特意聲明這些驢驢雞雞的問題,不單單是“馬戶”和“又鳥”的問題,而是“我們人類根本的問題”。
怎麼樣?最後一句神來之筆足以提高他的檔次與格局了吧?
刀郎的新歌《羅剎海市》收錄在他的新專輯《山歌寥哉》中,它諷刺了當今社會一些不好的人與事,促進了社會精神文明構建,是不可多得的藝術作品,值得欣賞與推廣。
希望刀郎再接再勵!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