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吧! 《封神》口碑暴漲,復原度高達90%,票房低預告要背鍋


先說觀點,中國工業大片,吊打以往營銷吹爆的神話大片。

別著急,先聽我說完!

我為什麼說《封神》是中國的工業大片,先看對比。

這幾部片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故事一定要西方奇幻為內核,東方狗血為外殼。

這些電影裡,必須得有土豪金,甚至以土豪金為主,至於說場景和建築,那根本就是扯淡。

我們再回到《封神》!

先說復原度!

頭盔,鎧甲

衣服

投石車,宮殿

單說投石車,好像沒有幾部能夠真正得把投石車體現出來吧,這其實就是最早的攻城武器。

為什麼現在很多觀眾會覺得,片子拍的假,根本不符合時代,其實有一部分是被歐美的意識影響了。

什麼夏商虛,在他們眼裡商人就應該是那種披著獸皮茹毛飲血的食人族而已。

這也是最早封神所影響的觀念,衣著暴露,全身上下就2件衣服+披風。

但其實最早商朝不是這樣,片中從服裝到建築都是盡可能還原,同時結合現代人審美。

總之沒有港劇一樣的亮眼著裝,也沒有原始部落的模樣,這一點,算是很大的突破。

下面再聊聊劇情。

《封神》的本質就是回合製,兩家小孩互相打架,挨揍了去找雙方的七大姑八大姨,反正就是找家長互毆。

神仙多,法寶多,陣法多!

原著中的人物加一起差不多500位,如果真正按照原著來拍,那麼必然是流水賬。

而且原著寫的是敘事,就是講雙方人物如何打架,並沒有描寫人物心理。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有些事情也不好解讀,所以片子做了大批量的修改,把重心放在了“人”身上。

第一部主要以紂王為主。

以人為主角就避免了一系列熟到家的劇情反複播出,比如哪吒,雷震子等等。

當然也導致了其中的因果發生了變化。

英雄紂王—掌握權力—變成暴君!

第一部衝突就是政權,一代勢力更替另一代勢力。

這一段和我們所看到歷史劇中皇家政權是差不多的,爭奪皇權,獲得權力,整體的故事略顯悲情。

簡單點來說,如果沒有神仙插手,紂王大概率和李世民差不多,寧可我負天下人,誰也不能阻攔我登基。

前期對質子們的洗腦,其實就是在為他所用,他想創造一個無與倫比得帝國!

慢慢質子們發現,這個人打破了束縛,不在乎一切人倫無常,只想獲得無上的權力。

這時候故事的整體變得宏大起來,從臣服—弒父—反叛!

再說說特效

特效方面我覺得沒有偷懶。

沒有那些特別傻的報招式,沒有那些奇奇怪怪的動作,沒有直接飛上天,就用一束光代替,而是真真正正的在天上飛。

還有我要再說一點:“臟”

人頭,生肉,腸子,巫祝,包括奴隸們的衣服….等等,除了臟就是臟。

一種濃烈的上古氣息,撲面而來。

我覺得這才比較真實,或許我們的以往國產片真的太乾淨了吧!

至於為什麼一出預告就被罵,我覺得就是預告的事,放點特效,放點奴隸和紂王特寫對比,這立體感不就上來了嗎?

偏偏放姜子牙,放楊戩,放人形狐狸,預告要背一部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