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張瑜:65歲無兒無女,離婚多年後看到前夫還是能心動


1980年的夏天,全國影院場場爆滿。影迷絡繹不絕,場工們加班加點。而這一切,只因電影《廬山戀》的上映。張瑜作為《廬山戀》的主角,憑藉著這一部電影,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當年的“潮流”人物。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張瑜的愛情也悄然而至。張建亞的出現,使張瑜愛情事業雙豐收。

可就在這風光無限之際,張瑜卻做了大膽一個決定,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如今,年近古稀的她卻只落得形影單只,無兒無女。 “巨星”張瑜究竟為何要自行“隕落”?曾經羨煞眾人的“恩愛夫妻”現況又是如何?

“吻”出愛情事業

在《廬山戀》之前,張瑜其實已經參演過許多部戲,可並沒有在影視圈激起什麼浪花。她所飾演的角色多是隨著電影熱度的消散,也就隨之逝去了。直到這一次“命中註定”的機遇的出現,才使得張瑜事業的風向盤開始加速旋轉。 1979年,我國社會剛發生了變革,新中國是一顆冉冉上升的新星。各行各業如那蓄勢噴湧的活泉,一切都充滿了新的生機。

“文藝創作的題材是廣闊的,我們要大幅度放手發展電影事業!”赫赫有名的上海電影製片廠準備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開始籌劃拍攝一部具有跨時代意義的電影——《廬山戀》。導演黃祖模一開始選定的女主角是劉曉慶、宮雪花和吳海燕。可接二連三的“意外”頻發卻使女主角遲遲定不下來。導演心目中最適合演歸國女華僑的是宮雪花。或許是想要在影片中擁有更完美的表現,宮雪花在當時思想還相對保守的年代,便去調整了自己的面部。導演得知此事連連嘆息,他想呈現的,是一對青年男女在祖國大好河山下情感的自然流露。外部的調整,使“真實感”蕩然無存,《廬山戀》的女一號便落到了劉曉慶和吳春燕的身上。或許一切在冥冥之中早已註定。那一年,劉曉慶接的新劇《神秘的大佛》開拍,檔期相撞無法參演。而吳春燕看到如此“赤裸裸”表明愛意的劇本,思考再三,還是拒絕了導演黃祖模的邀約。哪能想到,女主“周筠”,這個被無數中國人封為“時代女神”的角色,在機緣巧合下,即將落到一個籍籍無名的小演員——張瑜的頭上。

“我還有一個人選,與你心目中想要的形象十分類似,關鍵是演技也不錯。”望著黃祖模為選角一事急得焦頭爛額,廠長徐桑楚為他推薦了一位演員。 。而這位演員就是張瑜。黃祖模上下打量了眼前擁有天真爛漫模樣的張瑜,滿意地點了點頭。就這樣,《廬山戀》如火如荼地開始拍攝了。 “我和郭凱敏都沒有談過戀愛,當時演戲的時候,我們倆都很緊張,親吻臉頰的那一幕,拍了很多很多遍。”張瑜回憶起《廬山戀》時,對影片中的一吻記憶十分深刻。其實不光是張瑜記憶深刻,這一吻,也深深地刻烙在了成千上萬影迷的心中。 1980年《廬山戀》如期上映。銀幕裡是明媚的夏日,輕輕一踮的少女腳尖,映在臉頰的澀吻,和男生通紅的臉。銀幕外是座無虛席的電影院,和那一雙雙滿是興奮,激動不已的眼。張瑜和郭凱敏在劇中的輕輕一吻,使無數青年男女沸騰不已。電影中中張瑜新潮的穿搭,加之男女主相遇廬山迸發的青澀愛戀,成為引領中國青年男女的潮流風向標。

同時也鼓勵新中國的年輕人大膽表達內心的熾烈。張瑜因此名聲大噪,可接下來郭凱敏的一次無意之舉,卻使張瑜人生在此刻趨於圓滿。郭凱敏有一位好朋友叫做張建亞,深深被張瑜飾演的“周筠”迷住了。他請求郭凱敏牽線想要一睹“女神”芳容。初見張建亞,周瑜也被眼前這個儒雅的男子迷住了。在得知張建亞是如此的富有才情,張瑜接受了張建亞的熱烈追求。在相處了兩年多後,張瑜攜手張建亞邁入了婚姻的殿堂。才子佳人,珠聯璧合,張瑜和張建亞的愛情一度被傳為佳話,被奉為“神仙眷侶”。可哪能料到,如此恩愛的兩人,終走向相離。

“思”過,兩岸相別

“你真的想好放棄現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了嗎?”張瑜肯定地點了點頭,目光中滿是堅定,彼時在心中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 1985年,張瑜覺得自己目前的演技已經沒有太大的進展,心中苦悶不已。 “你啊,國內已經’容不下’你啦,你應該去美國好萊塢!”導演謝飛的一句話深深烙印在張瑜心上。

謝飛導演

80年代的女星為了提升自己的藝術水準,例如姜黎黎、陳沖等女星選擇去美國進修。張瑜有這樣的想法也不足為奇。可是事業能暫停,自己深深愛著的丈夫又當怎麼辦呢?張瑜向丈夫說出自己的想法,張建亞一口回絕。許多夫妻都因為兩岸相隔而走向了分離,他是如此愛眼前這個女人,他絕對不同意。 “那是他們,我們只要心在一起,就永遠不會分開,你等我回來!”彼時的張瑜為了自己的夢想,鐵了心要遠赴美國。拋下這樣的話語後,張瑜收拾行囊,放下了國內的一切,踏上了新的征程。這時,誰也不知道張瑜和張建亞的婚姻會走向何方……

熬”罷,異鄉分離

二人兩岸相隔後,張建亞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導演夢中,而張瑜在國外潛心學習。在美國的日子過得併不舒心,張瑜後來在訪談中回憶,自己語言不通,完全無法溝通。加之後面生活費也不夠了,為了維持自己的求學開支,不得不到白人家里當保姆。

白天學習,晚上打工,張瑜累極了,很多時候都想找丈夫訴訴苦,像小女生一樣求求安慰。可由於兩國時差和工作原因,通常都談不了幾句話。再者,那時候,跨國電話費實在太貴了,兩人大多都是靠書信溝通,等信寄出去再收到回信,那件事早已過去,又產生了新的困擾。兩人的溝通交流也顯得有些“牛唇不對馬嘴”。後來,張瑜更多選擇一個人默默熬過這些苦難,憧憬著“夢圓之時”。可這一次,張瑜親手打碎了她和丈夫的“團聚之夢”。幾年後,張瑜畢業於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分嶺分校。張建亞滿心歡喜,彼時的張建亞在事業上也獲得了一些進展。 “快回來吧!我真的太想你了。”張建亞不覺地開始哽咽起來。 “要不……你來美國怎麼樣?你會拍攝,我們倆說不定能在這邊也有作為……”張瑜滔滔不絕地講起了自己的設想,電話那端沉默了。張瑜有了更廣大的夢想,她可以拋棄自己在國內的一切,到一個未知的地方重新開始。但這對於張建亞來說,太難了。張建亞拒絕了妻子的邀請,兩人再一次異地分離。隨著時間的推移,思想觀念、生活習慣上兩人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1989年,在二人婚後八年,張瑜還是提出了離婚,兩人最終還是沒能逃離出這世俗的魔咒。愛情夢化為泡影,張瑜的電影夢會實現嗎?

“堅守”後,物是人非

石頭丟入海中,不一定每一次都能激起浪花,也有可能遇到風浪,終毫無波瀾地沉入海底。在那個年代,好萊塢並不是張瑜所幻想的那樣,也十分不歡迎東方面孔。儘管張瑜曾經在國內成就斐然,可在這,她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想要出頭,那簡直是難於上青年。張瑜在好萊塢四處碰壁,愛情失意、工作不順,一切再也無法支撐她在美國走下去。 1993年張瑜選擇回歸故土,準備以更加專業的演員身份投入到影視行業中。可離國八年,中國早已不是她所熟悉的樣子了。國內也湧現出了大批新星,江珊、宋丹丹還有香港的黎姿、朱茵等佔據了影視圈的半壁江山。在那個群星薈萃的年代,張瑜似乎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可有一人,仍在不遺餘力地幫助她。八年過去,張建亞已經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導演。為了幫助張瑜圓夢,他為張瑜量身打造了電影《王先生之慾火焚身》。但沒什麼浪花,甚至沒了熱度。

面對這樣的境地,張瑜未灰心,轉換角度,嘗試製片人,導演。 1995年獨立製作並主演了《太陽有耳》,1994年製作並主演了《太陽火》,2004年拍攝了紀錄片《中國電影在上海》,2010年翻拍了那部改變她人生命運的《廬山戀》。她從台前走到了幕後,淡出了大眾的視野,但仍堅守著自己的“電影夢”。事業塵埃落定之時,被自己在逐夢路上“擱置”的愛情還會來臨嗎?

再見,內心泛起漣漪

這一年,張瑜已經年過花甲了。 60餘歲的張瑜參加訪談,主持人問道:“不知道你現在的感情生活如何?”“現在說不孤單是不可能的。”張瑜笑了笑,和前夫離婚後一直單身近30年,上一次心動,已是那樣遙遠。

1993年張瑜從美國回國時,一下機場,看到前夫張建亞抱著鮮花出現在自己的面前。笑意盈盈的模樣讓張瑜本已經沉寂的心再次泛起漣漪。看著闊別已久的前夫,自己不由得還是被張建亞身上的氣質和魅力吸引了。可有時候,錯過就是徹底失去。彼時的張建亞,已經再婚了,妻子是一名圈外人,生活也十分幸福。後來,她也在採訪中說道:“張建亞是我一生的摯愛,再次見到我還是心動,即使這麼多年沒見。”可世間哪有那麼多“破鏡”重圓,重修舊好呢?張瑜為“夢”一棄,再也沒法“拾起”,最終孑然一身。

結語

踽踽一生,追夢前行,這八字或許是張瑜一生的真實寫照。張瑜一生行“我”所想,愛“我”所愛,追“我”之夢。有人說她的“夢”,是鏡中花、水中月,張瑜拼命緊握,甚至拋卻了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最後卻是徒勞,只換得兩手空空,“孤苦伶仃”。但正如張瑜回顧起自己一生時所言:“我離開張建亞,去到美國求學,這談不上什麼後悔,我那時候年輕,並不知道每一個選擇意味著什麼。”是啊,人生所走之路,所做決定都是未知的,我們斷然無法預料明天。但我們可以決定今天,像張瑜一樣追隨本心,不斷前行,儘管會有所失,但終會有所得。如今張瑜富有才情的氣質沉澱、一笑嫣然的模樣,不正也是她逐夢路上最好的饋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