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甄嬛如何對待背叛者,就知道她為什麼最後能贏


重看《甄嬛傳” target=”_blank”>甄嬛傳》有一個驚人的發現,甄嬛團隊裡的三大得力干將:敬妃、浣碧和端妃幾乎都曾經多多少少背叛過她,而從甄嬛對三人的態度,就能發現為什麼甄嬛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成為新一屆宮鬥組的冠軍。

01、對敬妃以心換心

首當其衝的就是敬妃。甄嬛因為“純元故衣”事件出宮修行,臨走前把剛出生三天的朧月交給了敬妃撫養。按理說因為朧月的關係,她倆一個作為養母,一個作為生母應該自然成為一個陣營裡的同伴。誰知道敬妃居然聽信了皇后的挑唆,為了把朧月占為己有,故意使蘇培盛和崔槿汐“對食”的事件曝光,從而引發出一場后宮風波。

如果換成一般人,面對這樣的背叛一定想著辦法奪回女兒,並且把敬妃一踩到底,讓她自食惡果。然而甄嬛卻是真的心胸廣大,她知道敬妃是心地良善之人,只是耳根子太軟,也體會她這麼多年撫養朧月不易,體貼她做母親的一番心意,於是選擇主動原諒,化干戈為玉帛。

也是甄嬛的將心比心,使得敬妃在平日里教導朧月的時候,對她反复灌輸“要保護好熹娘娘”的理念。這才有了之後朧月大魔王哭嚎著跟皇帝說“皇額娘推了熹娘娘”的經典一幕。

要是甄嬛心胸狹隘,對敬妃睚眥必報,恐怕不但失去了女兒的心,也失去了絆倒皇后的重要戰力。

2、對浣碧寬宏大量

浣碧知道自己是甄遠道的親生女兒,因此一直不甘於只做一個丫鬟,一心想著出人頭地,和甄嬛、玉嬈等甄家的女兒平起平坐。進宮後不久,她成日里穿紅戴綠,就為了讓皇上另眼相看。

之後浣碧更是聽信了曹貴人的挑唆,背叛甄嬛,把碎玉軒的情報出賣給華妃。和忠心的流朱相比,浣碧身為甄嬛的親姐妹卻一心想要踩著姐姐上位,實在是讓人心寒。幸虧她的實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被甄嬛拿捏得死死的。

然而之後甄嬛出宮修行,也是浣碧幾年如一日地在甘露寺上照顧她。雖然浣碧愚蠢又自大,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當時甄遠道被瓜爾佳鄂敏陷害,全家流放寧古塔,對於甄嬛來說,她最需要的就是來自家人的安慰。浣碧是身邊唯一的姐妹親人。即便她再糟糕,也是無人代替的。

從某種道理上來說,浣碧滿足了甄嬛的心理需要,給了身處絕境的甄嬛一點來自相同血脈的安慰,是甄嬛心靈上的血包,支持她走過最陰暗的日子。

3、對端妃高抬貴手

端妃這個人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她的不動聲色。她明明第一次見到甄嬛就知道她和純元皇后相似,卻一直都守口如瓶,盤算著如何利用她為自己爭取利益。

端妃利用甄嬛扳倒華妃和曹貴人,不但報了仇,還爭取了一個溫宜公主以慰膝下淒涼,照理說她應該一心擁護甄嬛才是。可是她明明什麼都知道,卻眼睜睜地看著甄嬛走入陷阱。

端妃過河拆橋的理由也很簡單,她這孩子來的不容易,手段太髒,甄嬛死了才能藏住這個秘密。

“純元故衣”事件爆發後,甄嬛也第一時間想通了其中的關竅,心中無比淒涼。因此當她回宮後,端妃一開始是很惶恐的。沒想到甄嬛主動上門拜訪釋放善意,端妃這才對甄嬛有所改觀。如果說前期端妃還頗有點瞧不上甄嬛的意思,對她只是一味利用。那麼直到她見到了新生的甄嬛後才終於願意放下身段,正式加入她的戰團。

從甘露寺修行回來的甄嬛早就看穿了這個“一格電”的心思,也知道端妃老謀深算,明白她的心是捂不熱的,那就乾脆和她虛以為蛇到底。

甄嬛利用皇帝對端妃的愧疚和敬重,在“對食事件”和“滴血驗親”事件中,多虧有端妃在皇帝面前說了有分量的話,才讓甄嬛安全過關。

在皇帝死後,端妃就徹底沒有利用價值了。她不像敬妃是個老好人,又不像欣貴人會說話討人開心,她是個陰暗的人,很有自知之明地又躲進了陰暗的角落裡繼續“生病”。

最後一集當太妃太后們聚在一起聊天,聽說端貴妃身體不好又病了的時候,甄嬛不以為意地笑笑。她哪裡不知道端妃此舉的含義,她不是真的病了,而是早就猜到了自己的結局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所以以這樣卑微的姿態祈求甄嬛高抬貴手。

甄嬛也真的高抬貴手了。

甄嬛不被自己的情感和道德綁架,對於一切有價值,有能力的人物都願意收入麾下,包括善於攀附的衛臨,背叛皇帝的蘇培盛,一心為果郡王報仇的葉瀾依,這才是她的隊伍能夠不斷壯大的原因。

不過她也不是什麼垃圾都要的,曹貴人心懷叵測,安陵容心思歹毒,這兩條屬於養不熟的白眼狼,自然被甄嬛拋棄了。

————————end————————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