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花雪月是愛情,年貌相當是愛情,忘年之戀又何嘗不是呢!
在一次節目裡,楊瀾問:“你覺得婚姻帶給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翁帆看了眼旁邊的楊振寧,平靜的答道:“我覺得是專注,是像牙塔般的保護,讓我可以心無旁騖地求學,求知。”
(一)
1995年,還是大一新生的翁帆,作為汕頭大學的學生代表,接待了前來參觀的楊振寧和杜緻禮夫婦。翁帆作為後輩,又作為這對夫婦的粉絲,交流中溫和有禮,給這對夫婦留下了深刻印象。
採訪結束後,他們保持著書信往來,好學的翁帆常常寫信向兩位教授問問題,順便也關心二位的身體健康。
人心換人心,夫婦倆感受到了翁帆的真誠和關心,杜緻禮給翁帆回信的時候,常常是細緻解答她的問題,另外,面對翁帆人生道路上的困惑與迷茫,杜緻禮也會給她指點迷津,安慰她,鼓勵她。
(二)
時間來到2003年,杜緻禮因為病重離世,楊振寧痛不欲生。翁帆仍舊保持著她的來信頻率。只不過,不再是問問題,而是竭盡全力安慰楊教授的喪妻之痛。
在翁帆的安慰下,也在時間的療愈下,楊振寧漸漸走出痛苦。
82歲這年,在廣西北海邊,楊振寧向翁帆求婚了,求婚語錄簡短,卻又字字千鈞:“你是上天賜給我的最後一份禮物,嫁給我吧!”
翁帆這時剛和上一任丈夫離婚。面對楊振寧教授的求婚,面對偶像的熱烈,她慌亂過後,又覺得眩暈;不敢想像,又無法置信。
不過,在片刻之後,她快速做了決定,說道:“我願意!”
人們對婚姻對象的選擇,可能也與前任有關。翁帆剛結束的那段婚姻裡,與對方年貌相當,但三觀不合,一言不合就冷戰。
所以她總結出了:結婚就是要找聊得來的人。恰巧,翁帆和楊教授之間有著許多的共同話題。她好奇楊振寧的學術領域,有問不完的問題,而楊振寧如同一部百科全書,知道的就告訴她,不知道的共同探討。婚姻啊,是有一條無形的供需槓桿存在的。
(三)
婚是結了,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一個82歲,一個28歲,54歲的年齡差,讓楊振寧與翁帆,被外界稱為“爺孫戀”。
外界的反應,都在兩人的意料之中。楊振寧作為物理和科學界的教授,有著強大的精神內核,他並不在乎外界怎麼看。
翁帆在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屏蔽外界聲音。
輿論解決了,接下來就是共同生活的磨合了。
“老少戀”其實意外和諧,因為,翁帆全權打理著楊振寧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讓他保持乾淨清爽年輕態。
作為回饋,楊振寧送翁帆讀博士,讀博士後,為她選領域,讓她成為更優秀的自己。這也是翁帆口中的:“我感覺自己還生活在像牙塔里。”是的,讀書和學習,可讓她永葆純真。
最令人感動的是,楊振寧讓翁帆在三十多歲的黃金年齡,去冷凍了九顆卵子。他說,自己有一天離開了,希望翁帆再嫁人。凍卵,是保留翁帆當母親的權力。
年貌相當的男人常有,而“教授夫人”的位置不常有。也只有在“教授夫人”這個位置上,翁帆才可以不為生活奔波,不陷於普通夫妻的柴米油鹽與一地雞毛中,可以近水樓台先得月地攻下博士學位。
張愛玲說:婚姻是一場交易。
那這場交易裡,一定是砝碼相當,才能持久。你看,每次被拍到的同框照裡,他精神矍鑠,她言笑晏晏,這不就是甘之如飴的寫照嗎!
(四)
當初說他圖年輕美貌,她圖錢財的言論,可以收回去了。前不久,楊振寧將自己的財產進行了分配,18個億全部留給他和杜緻禮的孩子們,翁帆僅擁有一套房子的居住權。
這個決定,翁帆也是心甘情願認可的,不然,也不會對外公開。
當“教授夫人”這些年,她已經習得了足夠的知識、膽魄、才能,即使有一天教授不在了,她也能自食其力。
對一個人好,不是“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
楊振寧送翁帆讀博士,讓她冷凍卵子,培養她的能力,正是“授人以漁”的愛,是大愛。
結語
年輕時,我們愛慕風花雪月;中年後,我們渴望功成名就。
無法評論孰是孰非,就像有的人來世間一趟,是為了享受;有的人,是為了名垂青史。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做為楊振寧的太太,科研界的歷史書上,一定會為她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恭喜翁帆,選擇了人跡稀少的那條路,但是求仁得仁,就是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