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學會終身成就獎/亞洲換肝之父 陳肇隆獲殊榮

分享本文


外科醫學會年會上周舉行,外科醫學會理事長侯明鋒(左)頒發「終身成就獎」給亞洲換肝之父、高雄長庚榮譽院長陳肇隆(右)。圖/陳肇隆提供

●外科醫學會年會上周舉行,會中頒發「終身成就獎」給亞洲換肝之父、高雄榮譽院長陳肇隆,以及乳癌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彰兩位醫界典範四十年來在肝臟移植、乳癌治療等醫學領域的卓越貢獻,健康版今明兩天刊出兩位得主專訪,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也紀錄台灣醫療發展進步的軌跡。

全球活體肝臟移植開拓者

陳肇隆被稱為亞洲換肝之父,背後為星雲大師親筆墨寶。本報資料照片

1984年3月22日,陳肇隆開始台灣腦死捐贈肝臟移植第一例手術,於隔日圓滿完成。

40年後,陳肇隆獲得外科醫學會終身成就獎。陳肇隆投入肝臟移植領域40年,到今年3月20日,他帶領的肝臟移植團隊已完成2419例臟移植手術。回想當年,年輕的陳肇隆搭乘夜車北上考住院,僅是備取;如今他帶領的團隊始終維持國際上最佳成績,率先採用腦死定義,開創活體移植,醫援海外無國界,培訓國內外肝臟移植醫師四百餘名,是全球活體肝臟移植開拓者。

陳肇隆大學時即充滿人文關懷精神,投入原鄉醫療義診,足跡遍布屏東霧台等6個村落。1976年高雄醫學系畢業,經營之神王永慶創辦的長庚醫院首度招募住院醫師,陳肇隆從分類廣告中看到訊息,北上考試。

「那時從高雄搭平快夜車到台北考試,嚇了一跳,只錄取6名外科住院醫師,200多個人報考,一個月以後,我接到備取通知。」這備取通知到現在陳肇隆都留著,他拿自己當例子告訴年輕醫師,「一個長庚備取第一年住院醫師,可以在27年後當上長庚院長,證明只要肯努力,大家都有機會。」

住院醫師第3年,陳肇隆因緣際會為首創「手指切肝法」的台大教授林天祐繪製「肝臟外科」教科書插圖,他為此翻遍書籍文獻,熟悉每個細節,也啟蒙他走上肝臟移植這條任重而道遠的路。

1978年陳肇隆手繪「肝臟外科」教科書手術插圖。圖/陳肇隆提供

在美苦學帶回知識與技術

1967年全球才出現第一起肝臟移植手術,陳肇隆於1982年赴多倫多大學兒童醫院進修,換肝先驅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史達哲(Thomas Starzl)正好到此演講,陳肇隆毛遂自薦拜師,並考過賓州醫師執照,成為史達哲的第一助手。即使手術時被噴得滿頭滿臉都是血、被飆罵,陳肇隆努力學習,把肝臟移植的知識與技術帶回台灣。

陳肇隆為了在台推動肝臟移植,遠赴瑞士爭取並引進臨牀試驗中的抗排斥新藥、催生國內腦死判定標準與程序。他自備睡袋,經常睡在實驗室;為了讓雙手靈活,每天打200個繩結;為了能有站立20個小時的體力,每天再累都去快走;在文獻上找配方,自行調配台灣尚未進口器官保存液,一切都為了做最好的準備。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陳肇隆於1984年完成台灣肝臟移植首例手術,開啟國內腦死肝臟移植先例,但一度讓他接到首席檢察官陳涵的關切函,差點遭起訴。陳肇隆沒有退縮,持續與醫界、法界與立法委員溝通與協調,促成台灣在1987年完成亞洲第一個腦死器官移植立法,也為三年後的心臟、七年後的肺臟移植鋪路。

陳肇隆的腳步不停歇,他明白大愛捐贈的器官有限,進一步研究發展活體肝臟移植。1992年底他毅然放棄在北部有成的人脈與資源,舉家南下高雄,只帶一名護理師重新籌組高雄長庚肝臟移植團隊,1994年完成台灣首例兒童活體肝臟移植,這名病童現已30多歲,於一家科技公司任職;高雄長庚移植團隊更挽救生命無數。

1983年陳肇隆(左)擔任Starzl教授肝臟移植手術第一助手。圖/陳肇隆提供

醫援海外認真教學不藏私

「一位外科醫師終其一生或能拯救數百、數千條性命,但如果能夠不藏私地醫療傳承,拯救生命更難以計數。」上海仁濟醫院肝臟移植中心2004年建科,2006年陳肇隆帶領團隊跨海完成第一次手術示範,如今上海仁濟已成全球最大肝臟移植中心。他培育的北京清華長庚院長董家鴻、上海仁濟院長夏強,也分別在2017、202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勉勵後輩把一個目標做好

一路走來,陳肇隆認為,外科醫師雖然辛苦,卻可以從救人的使命感與成就感中,獲得極大的快樂與滿足。他引用恩師史達哲名言,「醫學的歷史通常是:昨天認為不可思議的,今天也很難達成的,往往明天就成為常規。」陳肇隆勉勵後輩,設定目標聚焦、鍥而不捨,能把一個目標做好,那就夠了,醫療如此,其他領域也是一樣。


標題:外科醫學會終身成就獎/亞洲換肝之父 陳肇隆獲殊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爲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爲,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