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8日電)國家教育研究院近期在台北國際書展發表新書,探討民國57年至108年間,中小學自然領域課綱與教科書的發展史,從傳遞知識為主,演進為關注學習動機、引導將知識融入生活。
國教院今天發布新聞稿,4日在台北國際書展中發表新書「生活探究素養永續-中小學自然領域課程發展史」,並邀請3名作者現場分享編寫理念與精神。
國教院長林從一表示,國教院長期進行各議題的教育研究,中小學自然課程於不同時期課綱演進及發展,對於實際教學及評量的影響,都有長期的追蹤與紀錄,相關成果都紀錄在這本書中。
新書共分上、下兩冊。上冊呈現小學的課程標準、綱要、自然領域教科書,以及小學教學與評量實務的發展情形;下冊則介紹中學生物、物理、化學、地球科學課程演進。
國教院指出,台灣的科學教育,早期以系統性知識傳遞為目標,隨著課綱演進,更關注學生學習動機與發展,引導學生觀察及思考日常生活,把知識學習融入生活應用中,培養科學態度與素養,進而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相關書籍資訊可參考國教院網站。(編輯:李亨山)1140208
標題:國教院發表新書 探討中小學自然課程50年發展史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