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農村電影放映員真的很吃香,為什麼會吃香、吃香到什麼程度從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
一、八十年代的放映員工作穩定、體面,收入較高。
當時,我們公社有幾萬人口,而電影放映員只有小李和小高兩個小伙子,所以小伙子深得農民們的敬慕。小時候就看他們放的電影,直到我離開家鄉,他們還在放電影。會放電影也算是一門技術,一般人還做不了。所以這是一份十分穩定的工作。
八十年代農村還很窮,農民靠種地一天掙幾個工分,到年終也分不了幾個錢。而放映員是在公社拿工資的,一個月有二十多塊錢的收入,而且旱澇保收。這樣的高收入讓掙工分的農民們十分羨慕。如有單身的放映員,更是許多小姑娘青睞的對象。筆者鄰居的親戚就是鄰近公社的放映員,雖然人有殘疾,卻因為有放映員這個工作,而找了個漂亮的老婆。
二、放映員晚上一般不用在家裡吃晚餐。
八十年代農村的文化生活十分匱乏。農民們除了聽大喇叭的廣播外,最期盼的就是看電影了。當時一個公社也只有一台放映機,而一個公社有十幾個大隊,上百個生產隊。所以生產隊裡放電影一年差多輪到一兩次。好不容易輪到這個生產隊了,隊長和社員們就像遇到了什麼天大的喜事。他們白天就早早地把放映機子接回來,做好雞鴨魚肉等待放映員的到來。傍晚時分,放映員駕到,隊長迎接陪同,孩子們前呼後擁,那架勢就像迎接什麼高級幹部一般。等他們酒足飯飽之後,天也晚上,放映員架好機子,就開始放映了。如果招待得好,放映員一高興,還會加演個短片什麼的。
三、放映員有人脈,辦啥事比較方便。
放映員手中還有一定的權力。那時候,放映員除了晚上到生產隊放免費電影之外,白天還會在公社禮堂放收費電影。記得當時電影票是五分錢一張。小李負責放映,小高負責收門票。遇到熟人,門票就免了,反正禮堂裡又不用對號入座(禮堂簡陋,只是一排排長凳)。五分錢現在不值一提,但當時還是值錢的。所以,放映員在街上經常會有人套近乎,拉關係,除了敬慕他們文化人的身份之外,還有的就是想免了看電影時那五分錢的門票。正是放映員有這種權力,讓他們很有人脈。當時豬肉和中高檔香煙很緊張,可他們可以輕鬆地在供銷社買到。
聲明:吳平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請尊重作者的勞動成果和自己的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