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沒有華語樂壇了
這是很多人對當下音樂行業的評價,自從2010年開始,華語樂壇最後的狂歡謝幕,近10年的時間裡,再無一位有代表性的歌手站出來,流量時代到來後,頂流歌手層數不窮,可作為聽眾的我們,卻很少看到他們的作品,華晨宇、蔡徐坤,被很多人的評價都是“有名無實”
華語樂壇20年變遷:曾經神仙打架,如今“小丑”狂歡
20年前的華語樂壇,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神仙打架”,2000年左右,四大天王還在國內熱度不減、劉德華、張學友等人的唱片,幾乎包攬了所有音樂獎項,而新生代歌手周杰倫、王力宏、陳奕迅等人,也已經開始斬頭露角
那時的華語音樂,拼的純粹是歌手的作品和能力,張學友一首《吻別》驚艷了美國音樂雜誌,陳奕迅也憑藉獨特的演唱風格,逐漸成為粵語歌手的後起之秀
不僅是港台圈,內地歌手那英當時已經徘徊在各大舞台晚會,劉歡、汪峰等人,也用實力證明大陸的人才不遜色於港台,可以說那個年代,是個佳作頻出,中外曲風相互交融的音樂頂峰
可20年後呢?天王爭霸落幕後,樂壇開始的變得一片荒涼
從2015年開始,音樂圈裡突然冒出來一個新的名詞,叫“流量歌手”,他們都有一些統一的特徵,人氣高、熱度大、作品卻沒有幾個,在網絡和經紀公司的包裝下,流量歌手的專輯銷量、代言活動、甚至是演唱會票價,都能碾壓所謂的天王巨星,這也不得不讓人懷疑,華語樂壇,是不是真的涼了?
華晨宇,作為目前樂壇最火的歌手,曾經一度被認為是天王接班人,他的熱度比起鹿晗、蔡徐坤也毫不遜色,可多年以來,華晨宇身上一直有一個揮之不去的標籤,那就是“歌曲知名度不高,太過小眾”
可能對華晨宇的粉絲來說,偶像的歌80、90後無法審美,但不能否認的一點是:任何美的事物,大眾都會歡迎,一首歌如果好聽,自然會有人傳播、分享,可華晨宇的歌到現在有幾首知名度很高?
當然,對於目前的華語樂壇,作者也不抱著一棒子都打死的心態,我們還是希望華語樂壇能有一個好的未來,而且在這些流量歌手,也的確有一批能力、唱功俱佳的新人,或許給他們們足夠的時間,這些人就能慢慢成長起來
在座的各位對這件事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