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政府法律團隊標案引發業界討論:專業與程序之間的平衡

在最近的一次政府採購案中,基隆市政府公布了「113年度基隆市政府駐點法律團隊」標案,引起了法律界及公眾的廣泛關注。該標案不僅因為其高達320萬元的預算,也因其在過年期間匆匆完成招標流程而成為熱議的焦點。

法律專家、台大法律系學者鄧湘全律師指出,該標案在時機、資格要求以及對投標廠商的規定等方面存在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首先,標案的公告和決標過程跨越春節假期,這在時間安排上可能會給有意參與的律師事務所帶來不便,尤其是那些可能未能及時獲悉標案資訊的小型或地方律師事務所。

更引人關注的是,標案對投標廠商的要求包括「事務所律師人數需達10人以上」以及必須具備「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這一規定引起了法律界的質疑,因為依照台灣的律師法,律師事務所並不需要進行公司或商業登記,這一點在法律專業領域內已是共識。

對此,有法律專家分析認為,這樣的要求可能無意中限縮了大多數本地律師事務所的參與機會,而且這種資格要求似乎與實際提供法律服務的專業資格並無直接關聯,從而引發了對於標案公正性的擔憂。

儘管如此,基隆市政府表示,所有標案流程均嚴格遵守《政府採購法》的相關規定,旨在透過公開透明的方式,選擇最合適的法律團隊來為市政府提供專業服務。對於外界提出的疑問,相關負責人呼籲公眾理解標案設計的初衷,並承諾將持續優化未來的招標流程。

此次標案不僅凸顯了政府採購過程中對法律專業服務需求的高度關注,也引發了對於如何確保標案公平性與專業性共存的廣泛討論。隨著社會對透明度與公正性要求的不斷提升,如何在保障專業服務品質的同時,讓更多合資格的供應商有機會參與競標,將是政府機構需要深思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