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籲個別總額排除急難症 健保署下周拍板未設上限

健保署台北業務組下周將找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三層級代表開會,並決議哪些項目予以保障不計入個別總額。聯合報系資料照

衛福部今年開始在全台逐步推動醫院個別總額,限制各醫院每年醫療服務量,台北區昨天舉行會議討論,提出16個排除項目,包括生產、精神科住院等。健保署台北業務組長李純馥表示,下周將找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三層級代表開會,決議哪些項目予以保障,不計入個別醫院總額。

台北區共管會議會前會,昨天由台北醫學中心代表參與。李純馥表示,1月7日台北區共管會議曾初步討論排除項目,昨天醫學中心的討論希望要把操作定義訂得更詳細,尚未定案,待下周跨層級醫院代表討論後,才會拍板;根據上次會議,並未討論是否設定排除項目及金額上限,因醫療領域不確定因素多,新制會視第2季執行情況,滾動調整細節。

李純馥表示,個別總額制不計入某些急重症醫療項目,如加護病房患者、嚴重主動脈剝離患者、心肌梗塞病人、使用葉克膜病人等治療,是為保障醫院年度醫療申報成長中,不是透過技巧申報費用,而是真的必須使用較多資源,甚至加聘護理師,不會像過去不分細項,只要醫療服務量超標就會被扣。

「部分醫學中心也認同醫院個別總額制。」李純馥表示,個別總額新制目標是限制醫學中心門診量成長,而過去台北區針對超出分區總額的部分,是採「攤扣」方式,申報點數成長率較低的醫院,也要負擔其他申報點數成長率高的醫院導致的漲幅,實施個別總額制可保障醫院不用受到他院影響,醫療服務及申報情況可由內部管理機制控制。

李純馥說,台北區過去就有設定各家醫院目標總額,只是沒有強制措施,讓醫院有較多彈性,台北區人口多,過去大規模傳染病如新冠疫情,也是北部較為嚴重,民眾發生後遺症情況也較多,醫療服務量因此提升,加上雙北交通便利,相對其他分區,民眾在就醫選擇上較為便利,想去哪裡看病都可以。不過,台北區醫院家數多、樣態多元,要討論出共識確實有其難度。


標題:醫院籲個別總額排除急難症 健保署下周拍板未設上限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