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面除毛去角質 4類膚質不適合

[ad_1]

挽面屬於「拔毛」動作,除了痛,也會對皮膚造成過度刺激,操作不慎容易引起感染。本報資料照片

阿嬤級的「挽面」,被喻為傳統美容技藝,靠著兩條細棉線,在臉上以「又」字型交叉來回,使用巧勁拔除汗毛。這項技術在夜市、美容院、傳統市場仍然看得到,有些人會習慣定期挽面,還有些遊客慕名專程而來體驗這項台灣的古早技法。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高珮菡指出,挽面是早期台灣女性保養皮膚的方式,先塗上帶著一股清香的白粉,再靠師傅運用棉線完成。其主要作用在於清潔、除細毛,棉線在臉部摩擦滾動,又可以達到清粉刺、去除老廢角質,皮膚看起來非常光滑。

古人認為,面部光滑無毛是純潔的象徵,在習俗裡有祛除汙穢的寓意,象徵開運、改頭換面,是早期婚嫁禮節之一。高珮菡說,適度幫臉部除毛,可以讓上妝更服貼,而且肌膚摸起來平滑柔嫩,因此,還是有許多人喜愛傳統式的挽面。

不過,挽面屬於「拔毛」動作,除了痛,也會對皮膚造成過度刺激,操作不慎容易引起感染。高珮菡表示,挽面最常見三種風險:

1.毛囊發炎:細緻的臉部皮膚受到棉線刺激所導致,有疼痛感、紅腫、發癢的症狀。

2.皮膚過敏:對使用的白粉過敏,或是挽臉過程破壞皮膚表層,引起不適反應。

3.傷口感染:本身有痘子、細小傷口,或線材沒有清潔而導致細菌感染。

高珮菡提醒,容易冒痘子、肌膚敏感或有濕疹、皮膚乾澀的人,並不適合挽臉,避免症狀加劇。膚質健康者雖然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挽臉次數不宜過度頻繁,一個月1至2次為原則。若皮膚出現紅、腫、癢,一定要盡速就醫,停止再刺激肌膚。在選擇挽面的師傅和店家時,要注意「衛生」條件,包括場所環境、器材工具,挽面前後也要注意清潔。


標題:挽面除毛去角質 4類膚質不適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爲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爲,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ad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