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八點音樂會:週深、單依純的表現,讓我明白純歌手成功關鍵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晚八點音樂會》,本質上來說,這其實屬於一場懷舊類型的拼盤演出。

雖然歌曲並不是我的口味,但是有我喜歡的兩位歌手參與了節目錄製,那麼還是可以看看的。

他們分別是:週深、單依純。

週深《臥龍吟》

重點還是去聊《臥龍吟》,畢竟是SOLO曲目,歌曲本身的演唱難度是比較高的,尤其是在副歌部分,大量使用柔聲演唱的同時還對集中度有著較高要求,放眼整個華語樂壇,能夠演唱這首歌曲的人不多。

第一段主歌部分比較少見的沒有使用氣聲去修飾,反倒是實著唱,尤其是在“仰觀與俯察”一句,“察”字直接將集中度提高,同時共鳴位置向上,發聲點逐漸變小。

不過聽完第一段副歌或許就能明白週深這樣演唱的用意了,歌曲本身並不是一首需要去做太多層次感的曲子,整體架構非常簡單,連續的循環即可。在主歌部分直接發力,過渡到副歌部分以後,頭聲主導的聲音,由於共鳴充足,聽感依然是刺激的。

整首歌曲的AB兩次循環演唱難度相等,並且在技術上也大差不差,唯一的區別就是,在歌曲演唱到三分鐘以後,週深直接開啟了無字哼唱模式,這是周深慣用的演唱方式,在無字哼唱之後,歌曲整體進入了另一個層次。

“歸去歸去來兮我夙願”的“我”字已經到了F升5,胸聲支撐已經逐漸減少,但是位置依然掛得很穩,聽感並不差。

聽完整曲,唯一的感慨就是:週深的唱功真的不錯。

單依純《思念》

這是一首大多數人都聽過的曲子,不過單依純把這首歌曲改編得非常“單依純”,也就是沒有那麼流行了,走向了爵士風,這種風格其實很適合現場聆聽,不過唯一的壞處可能就是對於大多數聽眾而言,這樣的音樂不那麼好聽。

這是審美導致的,沒有高低可分,只是目前的華語樂壇主流市場推崇的音樂,使得大多數人的耳朵已經習慣了聽常規套路循環。

歌曲本身的難度並不高,如果說周深走的是純唱功路線,那麼單依純走的就是律動路線,歌曲展現了她極好的律動,以及自身在舞台對一首歌曲的駕馭能力,身體的動作和聲音是搭配並且跟著音樂走的。

最後倒是依然有著一個比較不錯的平衡混,“手”字high升C,持續八秒,最後轉顫音收尾。

週深、單依純的表現,讓我明白純歌手成功關鍵:唱功

太多太多的修音,導致很多聽眾或許都覺得唱功不是那麼重要,但是於純歌手而言,唱功其實就是一切,因為沒有唱功,每一次演唱會、OST、音樂綜藝節目,都很難獲得一次出圈舞台、出圈歌曲。

如果聲音本身還足夠獨特,那麼自然也就更好了。

只是目前的華語樂壇,大多數的純歌手其實還沒有那麼在乎唱功,我們可以看一下發展不錯的幾位:週深、張傑、單依純……

他們的唱功都不差,所以,純歌手們,努力吧!好好練聲!

喜歡文章的朋友可以點贊並分享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