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新年好!長長的農曆年假期間,大家是不是都有去走春旅遊呢?你有發現嗎,在前往許多風景名勝區的景點途中,總是看見「XX土雞城」的招牌出現在指標上、道路旁,可以說無處不在,有景點就有它!就讓《食尚玩家》帶你一窺台灣庶民料理最在地文化——土雞城背後的祕辛吧。下載食尚APP,天天免費抽大獎!
在地雞料理主題專賣店
台灣人吃雞很講究,土雞、閹雞、放山雞、仿土雞、肉雞、蛋雞、烏骨雞等,各有不同的烹調方式。而土雞城料理可說是首次出現的雞料理(尤其是雞鍋物)的主題專賣店,土雞城出現了許多原創性、在地化料理,是台灣近代庶民飲食中重要的一頁。若開車往市近郊循著山路走,就會見到各式五花八門的立牌,招牌舊一點的、有點褪色的,往往是土雞城的招牌。
▲若開車往市近郊循著山路走,就會見到各式五花八門的立牌,招牌舊一點的、有點褪色的,往往是土雞城的招牌。(圖片來源:大手牽小手玩樂趣)
看更多:出遊就能大轉運!2025蛇年12生肖開運景點,4生肖去「這地」有望財富加倍
土雞城興起於80年代
釣蝦場跟土雞城約莫興起於80年代,土雞城要比釣蝦場略早些,當時台灣剛度過第一次能源危機,經濟開始起飛,生活條件已獲得改善,一般人除了工作,也開始重視休閒生活。那時還沒有週休2日,週六還要上半天班,過了中午才能下班。假期也只有1天半,去不了太遠的地方,因此到郊區鄉野裡踏青、溯溪,就成了當時的休閒主流。不過,光有得玩卻沒得吃又嫌單調,因此山野間便興起了土雞城這類兼具休閒餐飲的店家。
店家普遍占地百坪故稱「城」
「土雞城」顧名思義就是提供許多土雞料理的店家,多半是蓋在山邊的平面鐵皮建築,沒有密閉窗戶,因此不會自稱「土雞樓」或「土雞餐廳」,又由於占地面積往往超過百坪,因而誇稱之為「城」。雞是一般人接受度最高的禽類,相對於專用來生產雞蛋的蛋雞或速成的肉雞,土雞標榜的是農家自養、活動空間大,肉質緊實有咬勁,因此很受歡迎。土雞城除了提供雞料理外,為了爭取更多的商機,也逐漸加入很多附屬的娛樂功能。有溫泉的區域,便出現附屬泡湯設施的土雞城;釣蝦場興起,便出現附屬釣蝦場的土雞城;啤酒屋一流行,土雞城還有現場駐唱,廣口杯、生啤酒,樣樣都不少;卡拉OK伴唱帶更是基本配備,還有的提供兒童遊樂設施,甚至酒足飯飽之際,還能順便來一局方城之戰。
▲「土雞城」顧名思義就是提供許多土雞料理的店家,多半是蓋在山邊的平面鐵皮建築,沒有密閉窗戶,又由於占地面積往往超過百坪,因而誇稱之為「城」。(圖片來源:大手牽小手玩樂趣)
▲土雞城除了餐廳的基本功能外,卡拉OK伴唱更是基本配備,還有的提供兒童遊樂設施。(圖片來源:D&W黑白雙搭)
白斬雞、竹筍雞是基本菜色
行動上因時制宜,菜色上也能因地制宜,例如靠近南港山上產包種茶,當地就有土雞城推出「包種茶雞」;南投民間一帶盛產藥草「狗尾草」,「狗尾雞」就成了當地土雞城名菜。此外,土雞城多半是山間農家半主動興起,對於菜色沒有太多想法,幾乎是全國統一菜單,每家的基本菜色大同小異,從竹筍雞、菜脯雞、鳳梨苦瓜雞、破布子雞、白斬雞、麻油雞到蒜頭雞都是基本款。雞湯需要時間熬煮,隨著時間越長,越煮味道越濃郁,這也是土雞城不至於淪為團膳餐廳的主因。像破布子、菜脯雞、鳳梨苦瓜雞,都是越煮越甘甜,因此品雞湯就成了主題,湯鍋底下放個小瓦斯爐燒著,冬天夜裡既可取暖,又可熬湯,眾人圍坐聊天,自然用餐時間拉長,各式話題與雞湯都是聚會的重頭戲。
▲土雞城各家菜色大同小異,白斬雞、麻油雞到蒜頭雞都是基本款。(圖片來源:D&W黑白雙搭)
▲各家土雞城雖有著大同小異的料理,但風味仍不盡相同,也都有自己的老客群。(圖片來源:大手牽小手玩樂趣)
土雞城面臨的困境
發達了十幾年,土雞城也面臨到了困境。原因是它多處於山坡地,這些地區幾乎都是保護區,依法不能建築。即使有些土雞城的地點不在保護區內,但因山坡地的開發容易影響水土保持,政府規範特別嚴格,建築成本較高,也較難獲准建築。在此情形下,不管是不是保護區,業者為了省麻煩,乾脆不提申請,擅自搭建,結果造成無照營業,反而管理更困難。不過也別擔心土雞城會消逝,它不容易被淘汰,主要業主通常是當地人,店面不需租金,平日全家人充當內外場,假日則雇用親戚當臨時工,如此便可大量節省人事開銷。不過對農家來說,只要還經營得下去,他們並不想改變現狀,「在山上還能做什麼生意呢?日子也就這麼過著吧。」這也是土雞城業者普遍的心聲。
原文轉載來自: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