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的競爭與變遷速度驚人,人才市場也呈現明顯的世代更迭趨勢。根據美國就業機會委員會報告,2022年科技從業人員中,41%介於25到39歲,而40歲以上的科技人才逐漸減少,25歲以下的Z世代則迅速崛起。台灣科技園區的調查也顯示,45歲以下員工佔比達78.7%,其中35歲以下族群最受企業青睞。反映出科技業對年輕人才的偏好,40歲以上,過往所謂的中堅份子,恐怕將被取代。

畢業之後,準備服役,張先生選擇當研發替代役。研發替代役張先生:「男生聽到當兵就覺得害怕,覺得接下來可能要面臨失去自由的一年這樣,那研發替代役的好處就是,它可以讓你用在一般工作的生活的方式,然後同時也可以減免你的這個兵役。」AI熱潮席捲全球,推升理工人才需求,高達8成科技業用過研發替代役,根據調查,碩士以上學歷,74.1%曾申請研發替代役,首選就是半導體產業。日月光高雄廠人資處長詹宗穆:「如果役男到公司發展他可以繼續留任,或者是說他可以到其他產業,但是公司是希望他繼續留任,所以我們會提供一些相關的留任獎金,那鼓勵他去繼續再升學。」為了留下人才,資訊業者更提供多元升遷管道,降低年輕人的跳槽意願。凌群電腦研發中心總處長陳志忠:「你的晉升管道有像行政職裡面,從經理處長等等這樣的一個等級,我們也可以從資深工程師,到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等等,這樣技術領域的等級。」然而,年輕世代升上去當主管後,曾經是科技業中堅份子的千禧世代,是否會顯老?美國就業機會委員會的一份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調查了超過1000萬名科技從業人員,發現約41%在25歲到39歲之間,25歲以下人數,則在2014年到2022年間,以每年9%的速度成長。40歲以上的科技從業人員數量出現下降趨勢,而25歲以下的Z世代則開始取代他們的職位。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經濟部有針對科技園區的員工進行一個調查,然後發現在45歲以下的員工佔比高達將近八成,大概是78.7%,這等於說45歲以上的中高齡世代,他們大概只佔了兩成出頭而已,確實是一個比較偏低的數字,那其中大概以35歲以下,這個年齡層的區間,是蠻受到科技業歡迎的,算是佔比最高的一個族群。」科技界認為年輕人有創新、適應新技術的能力,不受既有觀念束縛,能快速展開行動,使得科技業偏好使用年輕人。Z世代上班族Sally:「比較能接受就是有一些新的工具可以使用,然後比較能接受一個變動的職場環境,就是對我們來說就是隨時適應跟調整一個,就是新的市場趨勢或者是新的工作模式會比較快速一點,在經驗上面中階主管他們當然還是有他們的優勢然後是他們在這段期間,一直持續去累積他們對這個產業的洞見,那這或許是年輕世代可能需要追趕的地方。」國際人才社群行銷主管蔡宜蒨:「通常Z世代的年輕一代求職者或職場工作者,他們相較資深的工作者,他們的創新程度或者是創意程度,又或者在彈性應變的程度,以及我們在新世代的科技,比如說像AI世代下,他們的理解度跟運用的靈活度是相對比較豐富的,所以說的確在Z世代的這個優勢裡面,有一個不容小覷的力量正在崛起,那這的確是一個我們在相對資深的工作者裡面,我們要去因應這個時代去做變化,勇於學習,然後才有機會在職場上保有這個競爭力。」在中國大陸的科技業,更有所謂「35歲詛咒」,指的是盡管工程師薪資優渥,一旦到了35歲便會成為公司裁員的優先對象。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近幾年其實我們也有觀察到科技業他們裁員裁的蠻頻繁的,所以如果說你40歲以上還沒辦法升到主管職或是管理職務的話,那如果今天公司在進行汰舊換新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會優先考慮這個族群,科技業他們站在AI的前端,站在一個領頭羊的位置的時候,他們當然會需要具備AI技能,或是知道怎麼樣使用AI技能這樣的員工,其實現在的Z世代他們很多在學校的時候就已經學到了AI的一些通識課程甚至是必修課程,所以等於說他們一畢業就具備了AI的即戰力,那對於科技業來說當然是非常好用的人才。」年輕人是低成本的數位原生世代,也是對未來準備最充分的族群,長江後浪推前浪,讓四十世代以上的族群,繃緊神經。
標題:40歲魔咒!你的位子將迅速被Z世代員工取代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